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成经济强国秘密何在?外媒呼吁西方学习中国

2016-07-11 16:24:37   来源:参考消息网    【字号

  核心提示:1992年~2013年间,中国在公路、铁路、机场、海港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方面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美国和加拿大仅为2.5%。

  参考消息网7月11日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月6日刊登题为《中国成为经济强国的秘密何在?》一文。作者为英国广播公司副总编布赖恩·勒夫金。文章称,每年中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要比北美和西欧的总和还多,这个结论来自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事实上,中国在公路、铁路和港口建设以及保持社会发展和运转的各方面都投入巨大,这也揭示了未来数十年将塑造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基建提供增长超能量

  “实际上,半数二十国集团(G20)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都在下滑。”从事上述研究的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简·米施克这样表示。罪魁祸首还是2009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但这并未让中国止步不前。

  文章称,1992年~2013年间,中国在公路、铁路、机场、海港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方面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正是这些项目才是促进人员和货物流动、保持经济强劲增长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西欧的这一数据仅为2.5%,美国和加拿大仅为2.5%。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专门从事都市政策研究的高级研究员罗伯特·普恩特斯认为,该研究报告是对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陷阱的重要警示,中国经济增长的超能量来自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欧洲和北美的基础设施正在快速老化,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更新、改善,提高安全水平。投入更多资金就意味着加强环境可持续性、增加工作机会,以及加快新技术发展创新。

  例如,去年美国交通部的研究表明,美国有6.1万多座桥梁存在“结构性缺陷”。2014年,美国副总统拜登将纽约的拉瓜迪亚机场称为“第三世界”。2013年,英国政府宣布了一项金额达1000亿英镑(约合13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该计划认为,英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曾一直领先”,但在最近几十年,“这个傲人的记录却已成明日黄花”。

  麦肯锡的研究断言,根据目前的投资趋势,全球将出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差距:未来15年,全球需要3.3万亿英镑投资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预期增速。

  文章称,当然,中国可能花费大量资金通过更多渠道促进人员流动。像印度和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都在寻求“白手起家”,而不是改善现有设施。该报告甚至说,全球60%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都将来自中国、东欧、拉丁美洲和中东等新兴经济体。

  但普恩特斯也指出,看待报告数据时必须牢记的是,不同国家对不同项目的投入也千差万别。例如,美国法律要求,对某些特定项目必须投入一定额度的资金,如联邦福利计划——社会保险。

  普恩特斯认为,如果美国对社会保险和国防投入为零,则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投资就会增加。

  西方应学习中国经验

  米施克认为,中国每年将需要有更多投资,美国和欧洲则需要较少投资,原因是后者存在大量现有基础设施。问题何在呢?

  米施克说:“实际上,中国的投资已远远超过需求,美国的投资却远远不足。尽管存在过度投资,但中国仍需要在未来保持快速增长。中国面临的重要机遇是对研发创新等更富有成效的领域投入更多资金,提高资金投入的效率和效果。”

  文章称,顺便说一句,中国是全球第一列磁悬浮火车的诞生地,这种超高速列车以磁悬浮技术取代火车车轮,时速可高达430公里。磁悬浮火车于2004年投入运营,是其他国家梦寐以求的先进技术,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四处出击也非常引人关注:去年,中国与巴西签订了一笔320亿英镑的合同,与英国签订了一笔520亿英镑的合同。根据合同,中国将分别帮助两国建设铁路和电厂等基础设施。

  普恩特斯认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的关键是将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结合起来,“促成政府机构、私人公司、融资人和公众的真正合作,这也是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

  例如,日本铁路系统就是通过这种公私平衡促进广泛、可靠的交通系统建设的成功示例。日本广大的铁路网络建设多年来一直得到私人投资和政府公共资金的支持。

  另一方面,在新兴市场印度,自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以来,有更多私人公司开始帮助建设公路。在麦肯锡的报告中,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

  文章称,展望未来,形势只会日趋严峻。很多新技术在颠覆公路建设、货物出售和人员运输的原有途径。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机运输目前正在快速变为现实,它们无疑将颠覆人们对交通项目投资的决策。

  文章认为,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考虑到全球最富有的一些国家(包括美国和英国)日趋老化的基础设施,着眼于东方寻找好榜样可被证明是最明智的投资决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