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报刊新闻 >> 正文

出恭入敬

2021-02-01 08:39:38   来源:《福州晚报》2021年1月30日A7版    【字号

出恭入敬

  居士林账簿封面。

出恭入敬

  居士林账簿内页。

  周末到旧书摊,入眼一本旧收支账簿,是福州佛教居士林1962-1963年的。

  记得前些年淘到两本1956年闽都人家的“日清簿”,钩沉出许多历史记忆。眼前这本比较单纯,是寺庙的日常收支,就没想“拾”这个“荒”。回去后,倒是不时惦记,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省城社会生活一个方面的原始记录,其中应该有一些东西会有意思的。隔周再去旧书摊淘,没有了,不免有些遗憾。看来,有的东西,稍一犹豫,就会失之交臂。

  再隔周,居然在旧书摊的另外一家地摊邂逅,自然毫不犹豫,拾了。

  翻阅之下,看到虽然是居士林账簿,也有许多当时社会生活的痕迹,不少东西已经消失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了。于是,就又拾起其中文化之“荒”了。

  账簿中,1962年10月30日,有一笔支出:“倒马桶。2角”。后面还有两笔支出,分别是11月份、12月份的“倒马桶工。2角”。估计是请人倒马桶,包月2角。当时,百子鞭炮一挂,也是2角钱。

  马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倒?

  马桶,家喻户晓。抽水马桶现在几乎家家都有。只是,抽水马桶不用“倒”,也不能“倒”的。那么,需要“倒”的马桶,是啥情况?

  回忆回到了1977年。那时住在台江横街巷,正准备参加高考,夜深了才上床。迷迷糊糊间,屋门极轻微的“吱……”半声,接着,一个身影从我床铺前闪过去,门外传来木板轻触声、倒水声、涮桶声……

  等到车轮碾过巷子的动静消失,小巷子又归于寂静。不久,早起的开门声、脚步声和“早……”的问候声,就拉开了闽都巷子的晨幕。

  凌晨那闪来晃去的身影,并不神秘,是属于“倒桶嫂”的。她每日凌晨,为整条巷子住户“倒马桶”,家家户户深夜为她留门。她进入居民家最隐秘的空间,如入无人之境。

  马桶,其实俗称粪桶的便是。马桶是家用便器,一般放在卧室床铺边的角落,用一块帘布遮掩着。

  街巷清晨,“倒桶嫂”倒完马桶,粪车就被拉到城外,由乡下人买去做农家肥。在台江众多的码头中,有专门停泊运粪船的码头。当然,是在比较不起眼的地方。在苍霞,进三捷河,有个叫粪船楼的地方,过去是个道头,就是停泊运粪船的。

  在没用化肥的年代,城里的粪便是非常棒的农家肥料。运粪船是乡下人的运宝船,却不大被人待见。乡先贤梁章钜在他的《浪迹丛谈·吴槐江督部》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嘉庆十年东巡盛京,说:“外人言不可听,此次有言道路崎岖、风景略无可观者,今到彼,道路甚平,风景甚好,人言岂尽信哉?”督部吴槐江从旁回答:“皇上前所见,剪彩为花,一望之顷耳。苏州城外惟虎邱称名胜,实则一坟堆之大者,城中街皆临河,河道逼仄,粪船络绎而行,午后臭不可耐,何足言风景乎?”皇帝不高兴了:“如若言,皇考何为六度至彼耶?”吴回答:“先朝至孝冒天下,臣从前曾侍皇上进谒,亲奉圣谕曰:‘朕临御天下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实为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如南巡,而汝不阻止,汝系朕特简之大臣,必无以对朕。’仁圣之所悔言犹在耳也。”皇帝听了很感动,就接受了吴的意见。

  对于马桶最先做了详细文字记载的是北宋时期欧阳修的《归田录二》中的“木马子”,《辞源》中对其解释为“木制的马桶”。过去民间使用的马桶,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有的讲究的马桶外面还加套个木框。

  后来,坊巷中在公共厕所旁边设立了倒桶间,各家各户自己拎着粪桶去倒,“倒桶嫂”退出历史舞台。再后来,城市居民住家改厕,设置了卫生间,马桶也悄然退出城市生活。

  马桶已经成为历史。而马桶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汉朝。据说是高祖刘邦以儒生之冠当溺器,后来接班人模仿又创新,发明出来的。当时的马桶叫虎子,是皇帝专用的,据说是玉制的。由专门服侍皇帝的太监抱着,以备皇帝随时方便之用。

  马桶的雅名是“恭桶”。我国从元代起,科举考场中,为防止考生擅离座位,乃至作弊,专门设有“出恭”“入敬”牌子。考生要上厕所,先要申领这个“出恭”牌牌。如果擅自离席,则是不恭,也就是失礼了。如厕后,要领“入敬”牌子,才能回到考场。后来,因此就把上厕所雅称为“出恭”。出恭用的器具,就称恭桶,就是马桶。

  跟马桶有关的是马桶盖。历史上还有人自称是“马桶盖”。据有关资料,1933年,国民党中央执委兼秘书长的叶楚伧一家人去燕子矶游玩,下车后叶楚伧忽然问外甥:“你知道我在国民党里做些啥?”外甥惊异地说:“不是中央秘书长吗?”叶楚伧摇头皱眉说道:“不错,那是我的职务,可是我真正做的是国民党的马桶盖。这个差使原来是谭延闿干的,他死后就轮到了我。谭为人圆滑,八面玲珑,我没有他的能耐。现在盖子弥不了缝,臭气外溢了——里头臭得很啊!”

  与恭桶成为“黄金搭档”的便器是尿壶。尿壶又称夜壶,男性专用,一般放在床铺底下。过去,夜壶跟学徒是“标配”。学徒学艺期间,要负责做杂役,包括要为老板、师傅乃至师兄倒尿壶,留下“当学徒要掼三年尿壶”的行话。而俗语“破尿壶也能抵急”,表面上是说,内急时,破旧的夜壶也可以用。实际上是说一个道理,不管什么东西,在特定的时候,都能够派上用场。

  夜壶,其实只是一种盛器。口部似张口的虎首,背有提梁,圆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称“虎子”。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用以方便,表示对猛虎的蔑视,取名“虎子”。到了唐朝,因为皇帝家族中有人叫李虎,为了避讳,就把“虎子”改名为“兽子”或者“马子”。

  翻看到居士林账簿的1964年1月,“倒马桶工钱,包月4角”。看来,一年之后,“倒桶嫂”的工钱提价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