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网上动态 >> 正文

负面现象考验微博 手机网络或成下个新潮流

2012-09-17 11:05:55   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
    名人相继退出微博,明星微博长年不更新,口水战、骂战……越来越多的负面现象正在考验着微博6周年。最近又有心理学专家表示,重度使用微博会降低思维的质量,“我们的思维能力原本在多年的教育下就已经七零八落,有了类似碎片化媒体的助力,不得不说是更加值得担忧了。”

  从BBS到博客再到微博,每一种新媒体形式的出现都曾经引发过大众的狂欢,然而却又最终悄然退热,微博也不例外。2007年,微博出现在中国,这个曾经被视为媒体新时代的技术和工具迅速引发了众多网络用户的追捧。到2009年,第一家以微博为名的产品出现,使得微博本身成为当年度的最热话题。然而,仅仅3年微博引起的网络热便开始消退。

  其实不仅中国,外国也是如此,在微博的发源地美国,名人们早已经开始退出微博的行为,如《新新媒体》作者保罗·莱文森所说:“现在,那些随大众而开通微博的名人开始考虑它是否真的是对他们有用的一种媒介。

  微博退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小普说:“微博不仅是新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媒体发展的结果。它是大众媒体和人际媒体结合所产生的新的沟通方式。在中国当下社会转型期环境中,它的兴起和衰落,既有技术本身的原因,也同样有特殊的社会需求原因。”

  有人把微博当做信息的集散地,也有人把它当做意见的新平台,还有人把它当做吸引别人注意的工具,当然,也有人以此为娱乐。

  名人们来来去去,普通人从跟风、热捧到麻木、冷淡,短短的时间里,微博崛起,又开始降温。周小普说:“人们当初对微博寄予太多的期望,如同更早的时候对BBS、博客寄予希望一样,转型时代,中国社会变化剧烈,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都期望有发声的渠道,但是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非是工具和技术的更新所能完成的,这也是新技术、新媒体总是经历同样命运的原因,只有人才能够帮助人,而非工具。”

  突破的期待无法实现

  北京晨报:微博工具的出现,一度成为最热的现象,但是现在不论名人还是普通用户,似乎都对微博不再那么重视,对此您怎么看?

  周小普:微博的退热是各种因素结合的结果。总体来说,微博是媒体发展的产物。在它出现之初,人们感到新鲜和惊奇,对它抱有好奇和热情,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不仅中国人如此。但是当这种新鲜感逐渐消退,那些把微博当做工具、玩具的人们最先开始退热,如西方国家的用户。

  在中国,微博的退热除了它的自然规律之外,还有一定的特殊原因。

  北京晨报:这个特殊性是什么样的?

  周小普:当下生活于社会转型期的广大受众,对媒体的现状希望改变;因而在各类新媒体包括微博出现的开始,都对其有很多期待,期望它能够打破局限,更好地实现社会沟通的功能,使众人意见的表达渠道能够畅通起来,使社会的转型得到更多人的参与、把握,从而使社会更加健康、和谐。

  但是与此同时,新媒体经营和管理者的过度反应,如对实名制的探讨和监控等,使得对微博等新媒体的管理思路与传统媒体毫无二致,对它的成长、发展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所以,当这种特殊的期待无法实现的时候,人们对微博的热情自然也就消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