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网上动态 >> 正文

用"呵呵"回复被"拉黑" 网络"泛交流"凸显沟通"真渴求"

2014-01-21 11:28:31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前几天跟个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女孩子聊天,当时忙着,对她说的就都用‘呵呵’回答了,结果她居然把我拉黑了。”北京一高校研究生杨立原有些纳闷地向记者抱怨。

  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呵呵”、“哦”的杀伤力之大,甚至使其在近日网友评选的“2013年度最伤人聊天词汇”活动中位列前茅。就此,网友戏谑“谣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相关专家表示,这凸显网络“泛交流”背后大家对于真诚沟通的渴望。

  25岁的唐然在深圳从事金融工作,平常接触的朋友也多是金融人士。唐然告诉记者,做这个行业的人忙得吃饭都没时间,没空聚会,平时只能通过网络交流。“但是,当对方说‘呵呵’、‘哦’之类的话时,我就自觉不说话了。在我看来,这些就是‘懒得理你了’或者‘我在忙,别烦我’的意思。”唐然说。

  “呵呵”、“哦”成为最伤人、最令人反感词语的背后,是网络交流的日益浅化与泛化。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工具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发达的媒介增强了沟通的时效性,降低了沟通的经济成本,随着也降低了交流的质量。

  “伴随这种便利与低成本而来的是‘泛交流’问题。反正交流成本也低了,不用花费什么钱,大家也不会珍惜什么沟通机会。”北京一家行业媒体从业人员英俊告诉记者。

  英俊认为,坐在电脑屏幕前与手持移动设备的沟通者,相互接触到的是呆板的文字,无法体察到对方的表情、语气。已经在北京生活了8年的他对此体会尤深:“我老家在湖北。跟家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说的都是方言,一举一动都非常亲切。在QQ、微信上聊,打字说话就会不那么亲近一些。”

  唐然对“泛交流”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QQ、微信等网络沟通的泛化还在于交流的不可控。“面对面的交流,尤其是在多人聊天的情况下,聚在一起的话大家就会更主动,更专注。但在QQ群里,就可能各说各的,只是单方倾诉,没有双向沟通,而且还有很多人不愿意发言。”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说,科技越来越新,工具越来越多,心与心的沟通却与技术发展、平台拓展相悖而行。“要对网络交流抱有正确认知,这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此外,该秉承‘以诚待人’的态度进行交流,若没有交流意愿,可礼貌性地委婉拒绝,而不应以‘呵呵’等冷漠敷衍的形式异化沟通,磨灭温情,疏远距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