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网上动态 >> 正文

新闻“众包”受欢迎 政府借微博“去脸谱化”

2014-02-19 15:41:3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字号

  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发展正在从‘数量’转换到‘质量’”。截至2013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较2012年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普及率增长幅度延续自2011年来的放缓趋势。

  传统传媒与新媒体博弈互联网将其推向升级

  2013年年底,新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有两大动作:一是推出新媒体阅读产品《上海观察》,二是旗下《新闻晚报》2014年起休刊。尽管关于“报业寒冬”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是中国传媒业的变迁,特别是传统媒体的境遇,似乎才刚从上海报业这次的动作中显露出一丝寒意。

  新媒体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性逐渐增强,这不仅丰富了公民自我表达的方式,而且各种社会化媒体的普及在舆论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在《2013年中国传媒业:艰难转身与蓄势再发》一文中表示:“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发展将表现为种种不确定性,包括传媒业的发展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传媒技术改变社会形态并受到社会的反制、移动互联网增量与PC互联网存量在调整中不断取得突破。”

  微博、微信和客户端成媒体标配,社交媒体账号规范运营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信息加工和互动方式出现巨变,媒体细分和私人订阅趋势的加强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又一特点。2013年,媒体人个性化账号和专业网站客户端,在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中大量出现。这些账号多在一个细分领域提供大量专业资讯,具有媒介属性,吸引了不少“粉丝”。预计2014年,将会有更多人参与社交型专业媒体账号的运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已成为媒体标配,新闻“众包”模式将在社交媒体中受到欢迎。所谓新闻“众包”模式,其实就是把传统上由媒体内部员工承担的工作,通过互联网以自由自愿的形式转交给大众群体来完成的一种组织模式。不少传统媒体谋求从互联网发展模式中借鉴灵感,进行结构性改造和经营创新。互联网舆论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社交媒体账号的规范运营与管理将会进一步加强。

  新旧媒体互动加强,寻找新的价值拓展维度的突破

  2014年,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将会加强,尤其是在人员、技术、内容、经营、体制等各方面互动将会加深。因此,延展传媒产业链实行多元化经营,优化存量盘活打通各传媒间的交叉点,打破传统媒介并购重组的巨大障碍,明晰产权界限,在基于新的网络技术应用与传媒业的平台下,在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的聚合发展上,寻找新的价值拓展维度的突破,或许应该成为中国传媒业率先改革的第一要务。

  传统媒体仍是新媒体主要内容源泉,专业素养与技术是融合重点

  我国新闻门户和商业门户具备强大的舆论影响力,而传统媒体在移动转型和技术创新方面有待加强。新媒体在传播力、渗透力、广泛性上潜力巨大,但构成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新闻生产,有其客观规律和科学方法。无论从制度设计还是现实运作看,传统媒体仍将是新媒体的主要内容源泉。新老媒体融合是要变革新闻产品服务的生产和反馈流程的内核。2014年,新闻专业素养与新媒体技术优势是融合的重点,越来越多的新形式、新品牌试水将不再新鲜。

  媒体微博、微信快速发展, 客户端赢利模式取得突破

  媒体微博快速发展,仅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就有3.7万个媒体机构账号。两年时间,微信用户突破5亿,活跃用户超过3亿,境外用户突破1亿。中国新闻客户端也超过3万,阅览与互动功能非常明显。“人民网”“央视新闻”“南方周末”“中国之声”等纷纷开通和入驻新闻客户端。凭借“新闻+订阅”的模式,新闻客户端初步实现了移动全媒体平台的目标,商业赢利模式也取得了突破。

  舆论生态形成新格局政务微博微信促进官民互动

  2013年,微博、微信以突破10亿的用户数量在展现社会议题中表现抢眼,特别是在群体性和突发性等重大事件发生时,不仅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成为传播的主力军。在一系列大案要案审理过程中,政法微博直播提升了信息传播精准度,微信公共平台以内部资源优势在突发事件中成为重要舆情渠道,不同声音在自媒体上表达各自的立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多元观点也在网上激烈交锋,这些都成为舆论传播的新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总结,2013年网络舆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司法案件引发的舆论热点猛增。

  政务微博更好展现“自媒体”属性

  在2013年的官、民两个舆论场,年度关键词结束了“绝对草根”时代;政务微博的“自媒体”属性真正展现;官民双方在与网络谣言赛跑中“携手共赢”;党和政府的网络形象逐步“去脸谱化”,表现出别样魅力。官方主动用承民生、接地气的议题乃至话语来“打通”两个舆论场,政务微博直接面对普通网民发声,是2013年网络舆情生态的最大特征之一。来自新浪、腾讯两大微博平台的数据显示,2013年年底,新浪平台上的政务微博超过10万个,相比去年增长率超过60%,77个中央部委直属与下设机构开设微博,初步形成了政务微博“国家队”;在腾讯,2013年政务微博总量达到16万个,比2012年翻了一番,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在内的47个部委机构微博同样构成“国家队”序列。2014年,将有更多政务微博、微信因此加入百万“粉丝”行列。网络发言人、网络新闻发布会、网民留言板、网络听证会、网络信访和民生服务日等有望实现常态化。

  网络立法会有新热点

  据统计,2013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部委移动客户端拥有率达到25%,政务微博、微信成为公众重要信源。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从微博到微信,从APP到微视,政府对互联网的充分建设、利用和管理,保持着敏锐的加速度。2013年下半年舆情热度和烈度要明显高于上半年,突发公共事件、打击谣言和网络犯罪、反腐败、司法重案、社会民生、公共政策和周边局势是提高网络舆情热度的主要原因。预计2014年,涉及网络谣言、互联网治理和网络立法方面,仍会有新的热点。

  专业人士对舆论场产生更理性的影响

  2013年打击网络谣言,话题型的网络“大V”热度与影响力下滑,2014年,各种专业背景的网络实名认证人士的影响力将有所上升,对舆论场产生更加理性专业的影响。另外,传统媒体和政务新媒体作用将得以增强。反腐舆情将在常态化信息互动和制度建设方面出现新进展。涉及社会不同阶层人士间的司法案件,涉及基层群众和弱势群体利益的公共政策与社会民生话题,同样是2014年的舆情爆发点,政策类舆情在新一轮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将进入快速上升渠道,行政职能进一步转变,政策程序进一步完善。在舆情互动期,社会心态将通过冲突和磨合达成新的共识。

  大数据推动社会多方面协同发展

  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方面,借助于大数据的力量必将继续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2014年,政府将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中心,出现多元化创新发展格局。大数据将首先成为宏观调控、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的重要信息基础。大数据拓宽了政府统计公共数据信息的搜集渠道,促使政府统计变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开拓对数据应用的新方式和新领域。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将提上2014年中央和地方的议事日程。政府可能会加大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力度,这将给相关产业创新带来新的便利和动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