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网上动态 >> 正文

中国“触网”20年的三次浪潮

2014-04-21 15:44:44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诗人北岛在写下那首一字诗“网”的时候,他不会想到多年后,这个字对中国经济、社会意味着什么。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到今天微信、电商、互联网金融等多项应用蓬勃发展,20年,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地位,改变许多产业,改变你我的生活。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将1994年至2000年定义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浪潮。

  1994年4月20日,经过科研工作者的艰辛努力,连接着数百台主机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在随后两年多时间里,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相继开工建设,开始了全面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历程,信息时代的大门在国人面前悄然开启。

  1996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几乎是同一时期,丁磊创办了网易公司,软件工程师王志东成功地并购美国华渊资讯网,并更名为新浪网。张朝阳创办了搜狐的前身爱特信公司。1998年,新浪、网易转型门户,多家新闻门户创立,并随之开启了门户网站的繁荣时代。

  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先后登陆纳斯达克,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热潮骤然涌起。

  然而,受美国互联网泡沫崩盘影响,中国互联网很快遭受到来自大洋彼岸的寒潮袭击。2002年,挺过数九寒冬,在短信服务、网络游戏、音乐下载等业务的支撑下,中国互联网终于迎来新的春天,网民数量飙升至5910万,互联网逐渐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盈利发展模式,应用呈现多元化局面,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社交娱乐……全面开花。

  伴随盈利模式的开启,互联网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中国网民数量也不断攀升,2008年6月达到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从2001年至2008年是中国互联网第二次浪潮。

  2009年,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主要标志,中国互联网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2009年至今,被称之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2011年互联网平台全面开放,201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过PC用户,基于移动终端的各类应用接踵而至,带动和影响着各行各业。

  2013年,我国互联网开启大数据应用的元年。利用越来越多的数据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模式。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互联网进入规范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互联网进入中国,不是八抬大轿抬进来的,而是走羊肠小道走出来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说,20年中,渗透着太多科技工作者和创业者的艰辛努力。

  张亚平用这样一组数据对20年进行勾勒:1997年,我国WWW 站点数约1500个,国际线路的总容量仅为25.408Mbps。而到2013年底,我国域名总数为1844万个,网站总数为320万,国际出口带宽为3406824Mbps,呈几何增长态势。

  1997年,上网用户数仅62万,大部分用户每周上网时间仅有1至5小时,只有23.4%的网民认为网上购物很方便。截至2013年底,网民规模达6.18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5小时。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2.2万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互联网将推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的影响和地位日益突出。”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