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网上动态 >> 正文

你已进入表情包时代

2016-05-06 16:17: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你的手机里现在有几种表情包呢?每天全球20亿手机用户,将发送超过60亿条含有表情符号的信息,这里面一定也有你的贡献。

  毫不夸张地说,表情符号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交流方式。前两年,曾有一对纽约夫妻连续一个月发短信只用符号表情,结果据他们说两人关系反而变得更好,甚至实验结束之后他们都不喜欢用文字交流了,觉得文字不好用。不过也有一些人担心,当表情符号越来越盛行,也许人类对文字的使用会更加退化,甚至有人说表情符号的流行简直是向文盲无知时代的倒退。

  但是更多的人认为这样的观点危言耸听,因为表情从来都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一部分,甚至超越语言是更加重要的社交信号来源。我们揣测对方的言外之意,未尽之辞往往是通过对方脸上的微表情。而人们在看书面文字时,对严肃或者讽刺等情绪的解读准确率只有56%。当一个女生说“我讨厌你”的时候,不同的表情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含义,但是当我们用纯文字信息交流的时候,这些信息就错失了。如果一个姑娘在给男友发“我恨你”的时候缀上几个表情符号,也许可以帮助男生理解女生的真实意图。

  一项英国调查显示,72%的18~25岁的英国青年认为表情符号更有助于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些传神的表情所传达的信息也是言语所力不能及的,比如2015年被《牛津词典》评为年度词汇的“笑中带泪”的表情符号,画面中喜极而泣的复杂感情远非文字所能传达,这也是有史以来《牛津词典》第一次将年度词汇颁给“象形文字”。

  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看到笑脸符号的时候,我们的脑内激活区域和看到真人面孔时是一致的,而我们的情绪也可能会随之改变,其实很多人都有过盯着手机上的表情符号傻乐的经验。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对含有脸部表情的符号尤为敏感,它往往比文字更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表情符号的全球流行正是因为这种跨越文化和地域的限制,具有直达人心的感染力。智能手机上通用的表情符号已经成了一种新的“世界语”,人类表情本身就是跨越种族的表达方式。我们能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视作品,前提就是我们无需翻译就可以阅读每个人脸上的喜怒哀乐。北京的大学生、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和纽约出租车司机的笑容并没有区别。

  当然,虽然表情符号全世界都通用,但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表情符号使用习惯。比如那些总是在文字信息最后缀上表情符号的人,有可能特别在乎彼此的情绪同步,他们希望沟通不要产生任何误解,这些符号对他们来说就如同表情和肢体语言一样不可或缺。

  不仅如此,表情符号还可以帮我们表达一些不那么好意思说出来的话。比如要求和道歉,一个萌萌的“红包拿来”以及自己猛打脸的“求原谅”,看似玩笑,实际上既表达了我们的真情实感,也缓和了尴尬的气氛。再比如,如果想给对方提个意见,但是又不希望这个意见给对方太大压力,造成关系紧张,说完之后发一个笑脸或者拱手作揖的表情符号可以帮助缓和气氛。还有人会在自己犀利毒舌的回复之后,用点儿搞笑的表情符号打个圆场。别小看这个表情符号,它决定了对方是否会当真发火。而当我们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发个不疼不痒的表情符号也可以起到自然终止对话的效果。

  虽然表情符号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大量使用。在有距离感的职业关系中,比如客户、上级等等,突兀地冒出来诸如“么么哒”的表情符号有可能会起反作用,显得自己不够职业,甚至造成误会。

  因为在真实的世界中,我们和这些人接触的时候会保持适当距离,不会随意流露情绪,以示尊敬,反之当我们开始使用更多表情符号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关系走向亲密。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亲密”。我就认识一位朋友,他非常不喜欢别人老用表情回复信息,在他看来,这属于对方没有什么说话的愿望,但是又不想让别人尴尬的敷衍策略。看来用表情符号交流和其他沟通方式一样,使用时都要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在点击某个表情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使用这些符号是否有助于你和某个特定对象,在特定语境中交流。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汪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