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重心
社区是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结点,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成年人一年有160多天校外活动时间,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重心应当放在社区。
从建立机构、完善机制入手,加强社区“三导”机构建设。一是成立社区主导机构,即社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社区党委书记(总支书记、支部书记)、主任担任组长,负责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二是成立社区指导机构,即社区未成年人教育“三位一体”指导中心,成员来自学校、社区、辖区单位领导和学生家长、“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代表,发挥整合、吸纳、辐射的作用。三是成立社区助导机构,即联合辖区单位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教育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等未成年人教育助导机构,发挥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的横向联系、纵向协调和条块整合的作用。把关心未成年人成长,为未成年人成长服务,纳入社区服务整体思路。利用社区现有的各种文化教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为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拓展未成年人服务项目,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整合学校、社区、辖区单位资源,使资源互用一体化。在社区建立“一基二室三校五园地”,即建立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基地,建立少年活动室和心理咨询室,成立文明学校、家长学校、少年法制学校,在学校建立英语、科普、创造、娱乐、学法园地。学校、社区、辖区单位、家庭采取“无偿共用、协议共用、低租共用”的办法,提供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活动场馆、场地和设施,营造良好的设施环境。成立以大中专学生、教师、驻军官兵、志愿者为主体的队伍,形成全社会参与未成年人教育的氛围。发挥辖区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的优势,实行领导联动、资源联动、教育联动、主题联动、队伍联动的共建共创活动。社区成立家长学校,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培训、家教咨询、家长座谈,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青少年教育方法。
开展社区教育,把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在参与性、实践性、服务性、援助性、知识性、趣味性上下工夫,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性地位,开展体验教育活动,让未成年人在体验中受到教育,如组织未成年人参加公益性劳动和社会实践,让他们亲近自然,了解社会,了解民生,增长见识。组织未成年人参与社区各项事务,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如参与营造良好的社区秩序,参与创建文明示范小区的环境整治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志愿者活动,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使未成年人在共建社区、共享社区成果的实践中,经受磨炼,接受教育。社区与辖区单位要经常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寓于社区公益活动中,如社区工作者要在未成年人经常活动的公共场所,向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辅导和道德教育服务;通过建设学习型社区,提供适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的优秀读物;发挥“五老”的帮教作用,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对其不良行为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向易受伤害的未成年人传授有效保护知识。邀请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志愿者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问题。通过“五好家庭”、“文明楼院”创建活动,督促家长和邻里承担监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中共台江区委宣传部 林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