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区春节期间广泛开展“邻里守望 情暖榕城”主题实践活动
文明祥和辞旧岁,邻里守望迎新春。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赋予志愿服务传统文化内涵,今年春节、元宵期间,台江区广泛开展“邻里守望 情暖榕城”主题实践活动,为群众们带来一个欢乐、温馨、文明、祥和的传统佳节。
邻里守望过大年
1月15日上午,台江群升东百广场处处是欢乐喜庆的浓浓年味,处处是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由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州市委文明办、台江区文明委联合主办的2014年“我们的节日·春节”“邻里守望 文明过年”宣传活动在台江群升东百广场拉开帷幕。省委文明办领导叶向平、市领导何静彦、张献勇及市直相关部门、台江区领导、五城区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省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代表、社区空巢老人、外来工、残疾人、困难家庭代表及来自市区二十余支志愿服务队等近千人参加本次活动。在活动现场,各级领导向福州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代表赠送新春贺礼,并向社区空巢老人、外来工、残疾人、困难家庭代表赠送春联和年货。市民代表向全市人民发出了“邻里守望 文明过年”的倡议,倡导市民群众践行道德规范,厉行勤俭节约,自觉遵纪守法,常怀关爱之心,积极参与“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踊跃为身边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让每个人过一个文明有礼、身心健康、平安祥和、温馨和美的传统佳节。当天,台江群升东百广场上有志愿者们带来的送春联、园艺插花、义诊、家电维修等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和民俗展示活动让市民们感受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同时,志愿服务小分队也开展了“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为空巢老人送关爱、送祝福。
今年春节,全区各街道、各部门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为服务重点,举办了80多场场以“邻里守望 情暖榕城”为主题的送温暖、送关爱志愿服务活动,让台江在冬天里沐浴着爱心与温暖。节前,团区委携手东南网、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市园林局等多家单位,通过为期一个月的“送温暖进社区”线上线下活动, 在文化宫、宝龙广场、中亭街等地现场开展新春博饼、眼科义诊、电脑维修、手工艺品义卖、家居花卉种植、灵芝养生知识等项目,并在线上同步开展春联有奖征集和眼科义诊、电脑维护的上门服务预约,把喜气、福气和健康送到社区居民、网友身边。洋头口社区联合共建高校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单位,在洋头口社区青春广场开展“两节”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活动项目包括关爱空巢老人、免费写春联、免费保险业务知识活动、医疗卫生知识咨询等内容,为社区群众送服务、送温暖。春节前夕,台江区中小学学生书画爱好者相继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为居民写春联、画年画,挥墨送福,,为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浓的喜气与福气。春运期间,台江公安分局后洲所志愿者通过帮助网购火车票,解农民工兄弟燃眉之急。志愿者通过社区走访了解到农民工朋友买火车票的难处后,为农民工朋友印制了《网上订票操作流程指南及旅途防骗防盗安全手册》,并统一收集登记有购票需求工友的资料信息,安排志愿者专门为农民工进行网上订票,并为工友操作电脑、手机网络订票提供指导和帮助。年前,已成功为四川、重庆、河南等地工友网购返乡火车票71张,让农民工朋友能及时回家过个团圆年。
为关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的关心关爱,进一步深化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的学习宣传活动,持续营造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楷模的浓厚氛围,春节前夕,台江区广泛组织开展关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活动。各街道、相关部门结合自身情况,多形式开展关爱帮扶。义洲街道联合福州电视台“攀讲”栏目邀请辖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共同参与“文明和谐新风尚,有德过年送吉祥”的主题宣传活动,为他们现场书写春联、赠送过年吉祥花灯。苍霞新城社区、三保社区、河下社区、中平社区、万侯社区等邀请辖区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开展座谈会,向他们送上了慰问金、慰问品及新春的祝福,感谢他们用善行义举传播时代文明,在全社会树立了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鼓励他们进一步带动大家共同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欢乐悦动过大年
闹新春,庆佳节。传统新春佳节里,群众文化生活是节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今年春节、元宵期间,台江区以群众精神文化活动为着力点,深入挖掘我们的节日文化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节日生活,让百姓们过个热闹年,喜庆年。
为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增强社区凝聚力,展示社区志愿者风采,春节前夕,由全国社区志愿服务联络站点——台江区上海街道凤凰社区主办的第三届社区网络春晚活动在社区里上演。老年志愿者表演队的广场舞《走西口》、女生独唱《岩口滴水》、群口快板《同心同德共筑中国梦》等精彩的节目充分展示了社区志愿者的风采,为社区居民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博得观众阵阵掌声。所有节目全部由居民自编、自导、自演,并报送参选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活动。
春节临近,社区也热闹起来。福德社区与福州市老干局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游园活动。当天,不仅有动感的歌舞表演,还有摄影作品展、书法家写春联送春联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活动。在光明社区利嘉花园里,猜谜语、跳棋、踩气球、五子棋、跳绳、夹玻珠、象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春节迎新活动为社区居民们带来了节日的激情与欢乐。新春佳节,建海社区的居民们以登高的方式喜迎新春。他们当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满怀着对新年的祝福与憧憬攀登鼓山,喜迎新年。
正月里的家门口的“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更是为台江的百姓们送上了丰盛的民俗盛宴。2月12日,2014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闽江公园举行。本届文化节分为传统民俗项目展示、民俗手工技艺互动体验、两岸民俗队伍大巡游等7大板块,涉及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多项。台江区组织了大头娃娃、盾牌操、钱箭、太极剑等多支团队参与演出,这些极富台江特色的表演形式给现场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元宵佳节里,和家人一起赏花灯、闹元宵,也是台江百姓们的一大传统乐事。坐落于光明南路的元宵灯会台江展区,以“活力之都•幸福之城”为主题,以福州市树、市花为创意,以有福之州五福临门,有福之城缘于亲水之源等为元素,体现福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力与魅力。灯组应用传统花灯制作工艺,融合现代时尚元素,使整个灯会更具观赏性、可看性、动感性和互动性,为节日的台江增添融融春色和暖暖春意。元宵期间,吸引了数万名群众前来赏灯。
文明祥和过大年
春节前夕的台江,处处是辞旧迎新的喜乐,处处也活跃着为节日而忙碌的工作者们。台江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合力确保广大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区交巡警大队深化春运交通安全工作,组织交通志愿者上路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活动,发放文明交通宣传手册,劝导交通违法行为,营造文明交通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开展集中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争执占用公交车道违法、深入客运企业开展安全大检查等举措,全力维护春运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为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确保“两节”餐饮和年夜饭食品安全,台江区卫生监督所、食安办严把食品安全责任关,严控食品原料采购和食品加工关口、严格落实“年夜饭”食品安全“五项制度”,让市民群众吃上放心“年夜饭”,过个食品安全年。
春节前,福州市台江区消防大队深入商场、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隐患“零容忍”消防安全大检查,严格要求各责任单位为切实加强火灾防控工作,为市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安全的购物环境。
节前,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活动,全区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志愿者清理卫生死角,清理乱堆放,开展“楼道革命”等,搞好公共环境卫生。节日期间,各社区组织志愿者帮助清理燃放烟花爆竹后的残屑和废弃物,保持社区干净整洁,让社区群众过个文明祥和的传统佳节。
有德新风过大年
在今年的 “元宵灯会”活动中,一组以 “有德过年”系列元素设计制作的灯组吸引了众多前来赏灯的群众们的眼球,这组名为“茉莉芬芳”的灯组以时尚新颖的创意表现形式,通过十个场景和灯组展示了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向市民送文明、送吉祥、送温馨。
这个春节,有德新风满台江。春节期间,台江区广泛运用美德春联、道德年画、“有德吉祥”花灯、有德过年系列“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等形式,精心组织有德过年、文明过年宣传,大力弘扬爱国、诚信、节俭、明礼、勤劳、孝老、行善、友邻、圆梦、助人等中华传统美德,造浓文明喜庆的节日气氛。
走在台江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高高挂起的“有德过年”吉祥灯笼、韵味深厚的“有德”系列春联,年画,让传统佳节里的浓浓年味平添了“德”味与新意。春节前夕,全区在各社区入口、小区楼道、汽车站、宾馆饭店、旅游景点、商场超市、商铺银行等公共场所广泛张贴悬挂美德春联、道德年画、“有德吉祥”花灯;其中张贴有德春联1500幅,有德年画1500张,全面覆盖全区各个角落。在主次干道、大型商场等各户外大型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出租车LED等媒介发布“有德过年”系列“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电子版1000多条(处)。在建筑工地、拆迁现场围档制作更新“有德过年”系列“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50余幅。在全面覆盖基础上,在中亭街、文化宫、旅游休闲广场、光明南路元宵灯会展区等群众往来密集、关注度高的重点地区,开展公益广告重点宣传,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春节期间,各道德讲堂以“有德过年”为主题,结合春节传统文化,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倡导讲文明树新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结合文明过年、文化过年、元宵灯会等活动,文化志愿者们下基层,免费为广大群众书写美德春联、道德年画、“有德吉祥”花灯等宣传品。结合春节走访慰问活动、向辖区先进人物、积极分子、道德模范等赠送美德春联、道德年画、“有德吉祥”花灯。台江区政府网站、台江新闻网等首页位置、手机微信短信平台统一播发电子版的美德春联、道德年画、“有德吉祥”花灯及“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让有德过年的新风深入群众的文化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