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区精准施力激发党建工作新活力
台江区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党建”工作模式,在组织建设、服务载体、党员管理等方面,精准施策,有效发力,着重提升,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让党建工作真正能够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精准强基,在组织建设上广覆盖。拓展新基层组织架构模式,着力使党组织向新领域、新组织、新群体覆盖,实现组织架构由“小共建”向“大覆盖”转变。“支部+网格”,实现社区服务定向化。创新网格化组织架构,将社区划分为368个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构建“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网格化组织体系,将居民划分进网格,打造以“党员网格责任人-党员楼栋长-党员信息员-党员网格志愿者服务队”为主要架构的网格管理服务队伍,按照每人10户左右确定联系户,实现由党支部宏观管理向网格党小组“点对点”定向服务的转变。“支部+社企”,实现“两新”组建多元化。在单独组建的基础上,针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不具备条件单独组建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采取1个支部加若干个企业的“1+X”模式组建联合党支部,同时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连的原则,建立6个行业商会、7个个体协会党支部、40个社会组织党支部,使党建工作触角向零散商户和“两新”组织延伸。“支部+项目”,实现党建与经济建设同步化。以“党组织与重点项目同步建立、党建活动与工作安排同步筹划、党建工作制度与管理规章同步建立”为目标,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步推进,在重点项目、房屋征迁等中心工作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如,按照“项目方+承建方+街道方”的“三方合一”项目党建模式,在苏宁广场、三迪联邦大厦等12个重点项目建立了临时党支部,明确把服务中心工作任务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实现重点项目党建全覆盖。
精准创新,在服务载体上出亮点。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围绕丰富服务内容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搭建服务群众平台,发挥服务发展作用,实现服务管理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延伸服务,推行“五事”工作法。在深化“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推广“听群众说‘事’、让群众议‘事’、帮群众理‘事’、向群众晒‘事’、邀群众评‘事’的”社区服务群众“五事”工作法,全面推行便民代办和民情工作一体化服务机制,设立居家养老、“四点半”学校、电子图书阅览等服务平台,打造“有事您动嘴,办事我跑腿”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综治、计生等多项免费代办服务,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诚信带动,擦亮“党员诚信店(企业)”品牌。持续开展“党员诚信店”评选活动,2015年开展首批“党员诚信企业”评选活动,评选出“党员诚信企业”17家,全区党员诚信店(企业)累计达到542家。成立全省首家“党员诚信店”服务中心,联合税务、卫生、城管等部门成立“诚信信息监管平台”,对“党员诚信店”实行动态监管与服务。同时,由“党员诚信店”的经营户带头开展诚信“一带三”活动,即一家“党员诚信店”带动3家以上经营户文明经商、诚信经营,扩大诚信的覆盖面,形成全区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党员诚信店”活动获得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第一名。孵化引导,打造社会组织党群服务平台。成立全市首家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三室四站五区”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并在街道、社区分别成立分中心、党建指导站,构建覆盖全区社会组织的“三级服务网络”。强化服务中心的“双孵化器”功能,即“孵化”社会组织的同时,“孵化”党员和党组织,以萌芽型,初创型,枢纽型三类公益性社会组织为重点,加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培育与工作指导,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提供心理疏导、无物业小区管理等公共服务。
精准管理,在队伍建设上重提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员内在需求的变化,调整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方式,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实现党员管理由“集约式”向“个性化”转变。全程记实,严把党员“入口关”。推广发展党员工作“全程记实”做法,将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员纳入全程记实范围,建立统一规范的发展党员工作台帐,设计制作《发展党员工作全程记实表》,对基本信息、发展过程和重要情况全程记实。明确发展党员工作各阶段相关责任人,记实材料由相应责任人审核并签名确认,实行一人一档,严格界定和追究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流程,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科技助力,促进党员“提素质”。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微博微信、QQ等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如搭建“党员e家”平台,充分掌握党员数量及分布情况,将街道轮训课堂、“三会一课”等传统党内组织生活和教育培训进行个性化定制,党员通过网上平台可直接参与活动及培训;开通党员QQ群、微信群,推广“网上党课”的做法,将党课内容编写成100-200百字的短讯,定期向党员发送,并通过语音、评论等方式进行互动研讨,提升学习实效。加强引领,推动党员“双履职”。建立完善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党代表(党员)工作室等制度,持续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有效运用“党员公开承诺”、“党员服务责任区和援助热线”、“党员示范岗”等载体,充分发挥在职党员、非公党员、离退休党员等各类党员的作用,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履职机制,促进党员干部带头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2015年全区共有2158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各类社区服务活动,并认领2293个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