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报刊新闻 >> 正文

昔日繁华洋场 如今归于平静

2013-11-18 14:59:01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p>&#160;&#160;&#160;&#160;&#160;&#160; 台江青年会正对面,有条小路,就是中平路,这里遍布民国建筑、充满市井气息。目前人们对“上下杭”改造关注度不断升温,苍霞等处的旧屋区也将被改造,中平路的历史文化开始为更多人所关注。<br />   五口通商后,上下杭地区成为福建著名的商贸集散地。商人需要就近消费娱乐。于是当时的中平路就成为这些商人的主要服务区,酒楼、饭馆、旅社、舞厅、钱庄、当铺、教堂、报社、私家花园……堪称“十里洋场”。台江区政协很重视,派了解情况的石主任带记者去走访中平路,寻访那些老商号、老建筑背后的故事。<br />   <strong>一条路上诞生两家名报:《南方日报》和《星闽日报》<br /> </strong>  中平路102号处,走进带铁艺券顶的石框门,是座红砖二层洋楼。这是解放前著名的《南方日报》社旧址。<img width="389" height="244" alt=""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3/11/18/41d1fc513c7bb05b841b65af912a6e53.jpg" /><br />   小洋楼很讲究。石墙裙,拱形门窗,百页门窗……二楼栏杆是绿色的琉璃花瓶状。楼梯扶手处是抱鼓石状的木雕。后面还有一座红砖楼。目前这是个大杂院。住户们都知道这是报社旧址,希望老房子能保留下来。50多岁的黄秋平回忆说:“1968年或是1970年,改造通道时,一些印刷用的‘铅锡字’被发现,很沉。”60多岁的程依姆说:“今年夏天,一位80多岁的老人过来走访,说以前这里是报社,他在这里工作,后面那座红砖楼是报社排字的地方。”85岁大学退休教授张鼎衡告诉记者:“我家小时候就有订《南方日报》。《南方日报》抗战以前就有了,在福州很有名。”<br />   中平路还有《星闽日报》社的旧址,在牛弓街,是一座白色外墙的楼房。该报是新加坡虎标万金油创始人、永定藉爱国华桥胡文虎创办的。如今该旧址是胡文虎女儿胡仙的私产,前几年她出资修缮,保存很好。<br />   石主任介绍,1934年,胡文虎在台江创办永安堂药行福州分行,1947年,《星闽日报》在西宴台(前身为中西餐兼营的高级酒楼)创刊,办报经费由福州永安堂调拨。报社员工200多人,是当年我省读者最多的、唯一的民办报纸。</p> <p>&#160;&#160;&#160;&#160;&#160;&#160; <strong>大东饭店旧址:360度旋转梯很“惊艳”<br /> </strong>  这一带还有条小弄叫合春弄(巷),名字与旧时的合春商行有关。合春商行老板杨文畴曾是中平路上很有名的人物。张鼎衡介绍,杨文畴的商行开在中平路后面的洲边合春埕。洲边过去是很大一片沙洲,一直连到下杭路。杨文畴发财后在中平路开了两家大饭馆——大东饭店和浣花庄菜馆。<img width="385" height="230" alt=""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3/11/18/e6c863b0ca1650fa3949c6710f3046b8.jpg" /><br />   中平路145号福州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就是大东饭店的旧址。从此处一座三层楼房旁边的通道进去,左拐,顺一条绿漆的木走廊,进到楼内。楼道两边是客房。楼道的中部,有个绿漆的360度旋转木楼梯。这个梯子做工精致,独具匠心。它呈圆柱形,中间有个柱子。楼梯以柱子为中轴,从一层楼一直旋转通到三层楼。楼梯扶手和楼板也是旋转着上去,栏杆呈算盘珠状。汽运公司工会主席老黄介绍,据说,这个旋转楼梯用了很大一棵树,很不好做。“大东饭店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目前市区除了仓山林浦有一个360度的古董旋转楼梯,就只有这个了。”石主任介绍。旋转楼梯很牢固,目前仍在使用。<br />   楼梯底部角落有一个小铁门,老黄说,据说这是当年的金库。一楼靠门处,有一个凸出来的、一米多高的、绿漆的老式柜台,柜台上方的窗口铺上了门板。当年大东饭店生意兴隆,这个服务窗口总是敞开着接客。<br />   大东饭店后院,还有一个历史近百年的青砖公厕,厕所带通气窗,如今仍使用。<br />   <strong>浣花庄旧址:楼梯扶手真有只“手”<br /> </strong>  中平路143号,就是当年的顶级菜馆浣花庄。房子外墙为红砖、青砖混搭,带石框门窗,有两层。里面是个三进大杂院。从此处无处不在、精雕细刻的木构件,还能一窥浣花庄当年的风光。通道两边有带雕花栏杆的木梯,二楼是围合型的雕花栏杆。栏杆的底部以及屋檐,都装饰着一整条云纹木雕构件。在最后一进,楼梯扶手还雕刻着一只“手”。往楼上望去,可以想像,当年伙计们端着香味四溢的饭菜穿梭在走廊上的情形。<img width="367" height="222" alt=""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3/11/18/a80d7b07d2bcf3f4c3c2560a48b523aa.jpg" /><br />   80岁的李依姆住这里已50年了。她说:“过去这里很漂亮。走马楼有玉色的葫芦雕刻,院子背后还有月亮形的池塘、球场。”<br />   “大东饭店和浣花庄盖得很讲究。我五六岁时跟大人进去吃过饭。”张鼎衡说,台江解放前出名的饭店、酒楼有中平路的大东、浣花庄(头等菜馆)、嘉宾(现在中平路65号中平旅社)、西宴台(后为《星闽日报》社所在地),还有江滨大道大桥头、中平路附近的福聚楼、广裕楼、青年会(青年会是头牌菜馆、西餐厅)等。其中杨文畴产业就占两家。石主任说:“当年郁达夫住在青年会时,常到中平路一带的嘉宾、浣花庄吃饭。”<br />   <strong>新紫銮旧址:花卉雕刻和美人靠<br /> </strong>  这条街旧时还有“红灯区”。石主任说:“清末民国初,中平路上中高低档的妓院都有。高级妓院有状元弄15号的杏花天和中平路61号的新紫銮。那些商人、外国人在酒楼吃完饭,会到附近妓院、舞厅消费。”<br />   新紫銮就在中平旅社的隔壁,沿街门面是三层青砖楼,石框门上挂着卖“伞油”的牌子,每层都开有5个券顶形的百页窗。里面是三进院落。如今此处看起来不过是普通的大杂院。但记者还是找到些旧时的“蛛丝马迹”:厅堂两边厢房木扇窗格雕刻着精美花卉图案,二楼有木雕栏杆,三进二楼朝庆青弄有美人靠……<br />   87岁的住户陈依伯回忆说,解放前,他还是小孩。当年这里很热闹,都是官员、老板包车进出。晚上还能在这听伬唱。以前房子收拾很好,有横头案(横案桌)、公座椅(官帽椅)。当年除了官员、商人光顾新紫銮,就连翻译《茶花女》的名人林纾也曾来过这。</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