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报刊新闻 >> 正文

如何雕梁画栋 老工匠揭秘老手艺

2014-10-17 09:31:55   来源:《东南快报》2014年10月16日A4版    【字号
<table bgcolor="#efefef"> <tbody> <tr> <td> <table> <tbody> <tr> <td>&#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160;<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4/10/17/7d828050be9bec1ed6c935a8b8622a64.jpg" alt="" /></td> </tr> <tr> <td> <p>&#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商务总会旧址里已被修复的木雕花</p> </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r> <td> <table> <tbody> <tr> <td>&#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160;<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4/10/17/cc66d743a5941953399415e929bc57a2.jpg" alt="" /></td> </tr> <tr> <td> <p>&#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商务总会旧址的木工部分已是收尾阶段</p> </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r> <td> <table> <tbody> <tr> <td>&#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160;<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4/10/17/94f3515a7f6560279b7242092ff3e776.jpg" alt="" /></td> </tr> <tr> <td> <p>&#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林师傅正在修缮木构件</p> </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r> <td> <table> <tbody> <tr> <td>&#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160;<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4/10/17/4619ad50ea0f61335aa2e1a1c79b2024.jpg" alt="" /></td> </tr> <tr> <td> <p>&#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用草泥灰修缮的墙体</p> </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body> </table> <p>  几个月前,有这么一群老师傅,在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有限公司的带领下,在台江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进行了一场老建筑的大修缮。他们顶着烈日,流着汗水,愚公移山似地修补着古建筑。</p> <p>  究竟这些古建筑里隐藏着哪些老手艺?修缮过程中,老师傅们又会遇到哪些难题?作为首批修复的福州商务总会旧址,如今是什么模样?</p> <p>  昨日,东南快报的记者深入老宅,请那里的建筑老师傅们为大家揭秘。</p> <p>  “保护古建筑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更重要的是留下传统和精华,从而滋养出新的城市和建筑。”现场一施工人员介绍,古建筑翻修、重建工程,不管是因旅游开发或商业开发,都要引起重视。能加入这个修复工程队,他们也很自豪。现场的每道工序,他们都是用心铸造,希望能还原出一个有历史感的古建筑。</p> <p>  监理</p> <p>  原工序、原材料、原工艺确保留住清代和民国时代两种文化</p> <p>  位于上杭路100号的福州商务总会旧址,是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首批进行保护修复的文保单位之一。它依山而建,主落前后四进,还有东、西侧落,院内有漂亮的八角亭(也叫魁星楼)。</p> <p>  此前,这里破落不堪,门头房上部已烂,墙头杂草丛生,一二进房屋坍塌。现在工人们将长在门头房墙头的树和杂草砍掉,正在恢复门头房。在修复过程,施工人员对可利用的旧梁柱予以重新利用,更换腐烂、蚁蛀的梁柱,按原样进行修复。三进东侧落八角亭东边的花园里大树成荫,内植一级古樟和二级古榕各一棵,还有古荔以及一座亭子。眼下花园内空地堆放着施工的木料,杂草已清理。</p> <p>  仓山区博物馆退休的潘馆长(现福州商务总会旧址修缮现场监理)介绍,这座商务总会旧址原是清代末年的建筑,在1911年被福州商务总会购得,并且对其进行了部分整修,所以在这座总面积约1877平方米的建筑中,蕴藏了两个时代的文化轨迹。</p> <p>  “清代和民国时代的两种文化,都是这所建筑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尽量利用老建筑中原有的材料,损坏太严重没法用的地方我们按原规格补配。”潘总监说,此次修缮的基本原则是原工序、原材料、原工艺,保证准确地还原出一个有历史感的商务总会旧址。</p> <p>  东南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启动修复的福州商务总会旧址主体工程预计10月底完工,现在木工部分已是收尾阶段,梁枋,柱子基本都搭建完毕,雕花部分也接近尾声,接下来还需要泥水工继续对墙面进行修复,以及把这些木材做旧处理。</p> <p>  木雕工</p> <p>  每人都有50多把刻刀雕花阶段最少要经过三道工艺</p> <p>  一块朽木,在数把不同模样的刻刀下转来转去,“变”出了一副崭新的模样。昨日上午,东南快报记者在福州商务总会旧址内,见到了“下刀如有神”的木雕工人。</p> <p>  近50岁的林师傅,从18岁就开始做木工,是工匠里的老师傅。从三坊七巷启动修复工程开始,塔巷、小黄楼等文保建筑以及保护建筑的上万件木雕,都出自他手。他说,修缮老房子,每一栋都有大量的旧木。最难的地方就是要把原来已经腐朽的、坏掉的木构件,照原样加工修补上去。</p> <p>  “瞧!这块梁柱为了保留它的原貌,我们要把木块中被虫蛀的部分,经过劈、抛、打洞等环节,将它修复。”林师傅说,一根梁柱最少也要花3天时间。为了赶工,师傅们每天早上6点半就进场,天黑了才收工,一天要忙10个小时。就连国庆长假,大家都坚守岗位。</p> <p>  由于老建筑的顶梁高,木工们每更换一次梁柱也要花好大工夫。“梁跟梁之间的距离就那么宽,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梁放进去,很需要技巧。”林师傅表示。</p> <p>  现场除了木工外,木雕工人的活更细。每位木雕工人都有50多把刻刀,他们面前摆着常用的20余把。</p> <p>  “这里面有雕刻花卉,也有雕刻人物的。”木雕工郑师傅介绍,雕刻前要先清洗老木雕。清理之后,他拿出一块杉木板,开始描花。他先用铅笔在薄薄的白纸上画一遍,再用记号笔描一遍,描的时候把准备雕刻的木料放在下面,描完后就看到在新木料上留下痕迹了。接下去,郑师傅就按照三道工艺来做,第一道是描花,照着原来的木雕花纹画出来,第二道粗雕,最后一道是精雕。郑师傅说,如果是大件或者更精细的木雕,更要多很多工序花更多的时间。</p> <p>  “如今用的木材,跟老屋的一样,都是杉木。”郑师傅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欣赏他们修建的“老古董”,让没见过的人开开眼界。</p> <p>  泥水工</p> <p>  用传统手艺修缮墙体弄断一根芦苇杆要重来</p> <p>  在魁星楼附近,东南快报记者见到一位正在忙活的泥水工。</p> <p>  “弄好这一面墙要花两个多星期的时间。”从事泥水工作30年的老陈介绍道,用福州传统的老手艺修缮一面墙,需要先用芦苇秆和木材在墙体上编出一副“骨架”,这也是修缮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部分。老陈说,在修复工程中,若不小心弄断了一根芦苇秆,就要重新编。</p> <p>  “搭好‘骨架’后,我们还需现场调制草泥灰涂在上方。”老陈说,草泥灰是由稻草、黄土、沙做成的,涂一遍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干透,而这样的一面墙,至少要涂两遍草泥灰。</p> <p>  “草泥灰也是起到打底作用,之后还需要用麻筋灰面层抹光,最后抹灰刷浆,最后抹光后的墙面比一张纸还薄。”老陈自豪地说。</p> <p>  “用这种传统的手艺,可以减轻墙体的重量,并且具有弹性和很好的黏性。”潘总监在一旁介绍。</p> <p>  “现在学这门传统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咯。”老陈感叹道,古建筑的修缮与盖楼房的工地是两回事,修缮古建筑需要对古建筑的风格、形式有一定了解和研究,还要走南闯北观察和学习。</p> <p>  潘总监说,老陈在进行一项古建筑修复前,有个奇怪的习惯,修复前都要搞清楚它们有多大的“岁数”。</p> <p>  “这样我在施工时才能提醒自己,不能让这些‘老家伙’毁在我手上。”老陈摸着一堵抹好草泥灰的墙,笑呵呵地说道。</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