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报刊新闻 >> 正文

“双杭”豪商张秋舫和罗金城

2014-12-15 14:49:28   来源:《福州晚报》2014年12月14日A18版    【字号
<div id="article_img_marquee" align="center" sizset="38" sizcache07157315076255837="5"> <ul sizset="38" sizcache07157315076255837="5"> <li sizset="39" sizcache07157315076255837="5" style="text-align: left;"><a class="group1 aCur" title="图片罗金城。&lt;br&gt;" href="http://mag.fznews.com.cn/paperdata/fzwb/20141214/07ac81977bf7c315d72679ec462583c8.jpg"><img title="点击放大" alt=""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4/12/15/2e9042e01d0ddc0109385e36e4ec7cd0.jpg" /></a></li> <li sizset="40" sizcache07157315076255837="5" style="text-align: left;"><a class="group1 aNormal" title="图片罗勉侯。&lt;br&gt;" href="http://mag.fznews.com.cn/paperdata/fzwb/20141214/4fe3c3a21fbd5b53b00ff8bb4dc7b4bf.jpg"><img title="点击放大" alt=""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4/12/15/165623d586e3111f1295936a59e1b1f7.jpg" /></a></li> </ul> <div id="article_marquee_nav">&#160;</div> </div> <p>  张秋舫,祖籍四川,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生于福州铺前顶商家。早年受的是私塾教育,年未弱冠就继承祖业经商。他经商如用兵,如他采购福建的闽笋、桂圆、青果(橄榄)、白木耳到上海卖,一时供不应求,名声大噪。他又从沪上回购百货、京果到福州,用自置的“山东船”运输,一举三得。在上海这个“冒险家的乐园”,他游刃有余,又将闽中特产深加工,开办迈罗罐头厂,将闽产的荔枝、桂圆、冬笋制成罐头,在上海设点销售。他亦工亦商亦官,在实业商业之间纵横捭阖,被清廷封为荣禄大夫,诰授资政大夫,赏戴花翎,户部郎中加五级,特请二品封典,富贵兼得。</p> <p>  张秋舫信守“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观念,他先设“厚坤”、“厚余”两家钱庄,诚信经营,获得良好的声誉。“厚坤”发行的“台伏票”数量大,流通后甚受欢迎。张秋舫稳扎稳打,又开设“仁余”、“德余”两间当店,财源滚滚,接着再开“义记布行”、“彩文慎绸缎店”、“西来百货”、“宜华照相馆”和京果行、家具店20余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后,上海商界筹组商会,张秋舫闻讯从上海赶回福州,联合闽商建立商会,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福州商务总会,由清政府农工商部委任张秋舫为福州商务总会第一任总理,又蝉联第二任总理。</p> <p>  张秋舫热心公益,在上海时,为福州同乡筹建三山会馆,又在福州上杭街彩气山扩建福州总商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与福建名流陈宝琛、林炳章、罗金城等人发起组织福建“去毒社”。民国初年,他任福州慈善社社长,捐资5000银元给“福州青年会”建会址。他还与罗金城等人创办大庙山“商立小学堂”,自任董事长。民国4年(1915年)逝世。</p> <p>  罗金城(1843—1915),字文基,号筱坡,祖籍福建连城县亨子堡,是宋理学家罗从彦的后裔。其先祖罗希魏在清雍正年间携带200铜钱,来到福州后浦铺即延平路海防前,经过几年的节衣缩食,筹集起开店的资本,开设一家销熔银锭的小店。经曾祖父罗玉璋、祖父罗佳森、父亲罗端坡三代惨淡经营,到罗金城这一代,已是跺一下脚城台都要震动的商家大腕。树大分杈,儿大分家,罗金城是长子,住下杭路,老二莱吟住南禅山亭前街,老三蕴庄住延平路海防前,分别叫下杭罗家、南禅罗家和海防前罗家。三家都在双杭地区,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在商海中乘风破浪。</p> <p>  罗金城从小聪明,13岁应童子试。因其父罗端坡患眼疾,他弃学经商。罗家经营商业,自始至终以金融业为重点,当时罗金城经营“恒和”、“昇和”、“均和”三家钱庄,分设于下杭街、延平路、上藤路。位于仓山上藤路的“昇和”钱庄是罗家唯一发行纸币(台伏票)的钱庄,面额有400文、600文等12种。因信誉好,家大业大,罗家发行的纸币市场流通量很大。罗金城还经营“罗坤记”进出口商行,购销花纱布、苎麻、烟草、黄酒及南北土特产,又抓住福建省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兴办“恒记木行”,业务远达华北、东北、华东。并自备大型木帆船“金圆和”号、“银圆和”号运输罗家商品,往返于福州和国内各大商埠,可谓“财源茂盛达三江”。由于交官结吏,罗家的势力远达省内外。光绪年间,罗金城曾捐纳为户部郎中,后改官候选道加三品衔,又以子贵受封为荣禄大夫。此时,罗家可以说事事顺手,罗金城开设了“允孚”、“恒孚”两家当店,投资质押贷款业,金钱如潮水般涌入。但罗金城时刻不忘罗家贫贱时的困境,常常放宽典当期限,以济市民之急,名声日隆,生意更兴旺。</p> <p>  罗金城具有高超的战略眼光,为了巩固罗家的商业根基,福荫子孙,罗金城在台江、仓山购置了大批房地产。举个例子说,罗家购置的诸多产业中,“罗氏绸布行”是大商行,该行的上梁是一根长约20米、直径约1米的百年楠木,为稀世之宝。上杭路原门牌7号罗氏祠堂,大厅的门扇、祭堂的隔板全是上好的楠木;斗拱雀替全是描赤金;假山与阳台使用钢筋和美国水泥;电气一律使用紫铜琴键开关,还有美国进口的枝形吊灯。罗金城生有八子,中年后诸子多出仕,他常常告诫他们要勤廉,“汝辈不得以私废公”。他曾经说:“富人能够得到人们的敬重,正因为他能够尽力帮助别人。如果积金不散,即使金银如山,这和收藏废物有什么两样?”</p> <p>  清朝宣统年间,罗金城参与组织创立福建商务总会,后担任第三任总理。他出巨资并亲自规划,在大庙山创办福商小学,并亲任董事长。民国初年,他又捐款5000银元建“福州青年会”。</p> <p>  罗金城的第七子罗勉侯,成就不亚于乃父,他发扬光大罗家产业,经营的商业门类十分齐全。罗家祖业除“恒和钱庄”和“罗坤记”进出口商行由两兄长分别管理外,余下全由罗勉侯主持。罗勉侯瞄准民生热门产业,创办“云章百货店”于台江汛,又办“永春锯木行”、“建春茶行”,稳赚不赔。辛亥革命光复后,百业待兴,在林则徐的嫡孙、省财政厅长林炳章的牵头下,罗勉侯与“商界双雄”的黄占鳌、黄占鸿兄弟合资开办了“延福泉汽车公司”,经营省内的客货运。这是福建省第一家公共交通汽车运输企业。罗勉侯对罗家传统经营的金融钱庄业颇为用心,他发行的“台伏票”使用到1929年。</p> <p>  民国11年(1922年),福建督军李厚基离闽,福建银行倒闭,金融残局由福州钱庄业全盘接受。危巢之下,岂有完卵,罗家亦不能幸免。罗勉侯为防患未然,与福州电力公司刘健庵等倡议钱庄业实行“行枰制度”,并建立钱商研究所和福州金融维持会。罗勉侯经商一贯小心谨慎、稳扎稳打,在商界声望卓著。他在民国8年(1919年)、民国21年(1932年)两度出任福州总商会主席和福州商会会长,并参加国民党的“国大代表”竞选。他是福州商会任职时间最长的会长。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他表现出一个爱国商人的优良品质。他组织推动闽商支持“五四运动”。在“台江事件”中,他旗帜鲜明地以商会名义发动商家罢市,声讨日本领事策划殴打福州市民的暴行和日本军舰入侵闽江口。他积极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倾销,成为闽商的楷模。民国11年(1922年),他倡议复办福商小学,捐款资助。罗勉侯关心文教事业,捐款兴办乌山图书馆。抗战军兴,他组织闽商疏散商品物资,慰问抗日军队。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击碎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美梦。“九一八事变”后,罗家大连、营口的商务停业。不久,罗家的一艘商船在三都澳被日机炸沉。罗勉侯虽然对钱庄业情有独钟,曾计划将“恒和”与“昇和”合并组建福州海南实业银行。随着福州沦陷,罗家的下杭路大宅成了日军的兵营,罗勉侯兴办现代银行的梦想也胎死腹中。祸不单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货币贬值,使主要的放款行业木材市场遭到巨大冲击,终于在民国37年(1948年),罗家的钱庄业全部停业,结束了罗家百年涉足金融业的历史。</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