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报刊新闻 >> 正文

上杭路中孚药行曾是地下联络站

2015-05-05 16:39:19   来源:《福州晚报》2015年5月1日A5版    【字号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5/05/05/4df8a3dec406290ad71490b26e739710.jpg" alt="" width="400" align="" border="0" /></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5/05/05/c29385df7dc24db9f8ed465cde504c09.jpg" alt="" width="179" align="" border="0" /></p> <p>  在五一劳动节前夕,福州晚报的老爆料人陈汉阳先生拿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前来给记者看,照片上27个身穿制服的年轻人排成四排,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在一座木质门头房前留影,而他们背后的这座木头房子正是当年全福州市药材批发的龙头商行——位于上杭路的中孚药行。记者昨日得知,中孚药行曾两度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地下联络站。</p> <p>  陈幼鸿与中孚药行</p> <p>  在下杭路的巷口,堆积着许多用杉木雕成的门栏半成品,工人们络绎不绝地往来于巷子里的许多老宅,从前年开始,上下杭旧屋区改造就已启动,许多旧屋老宅逐步被修缮,这当中也包括了上杭路111号的中孚药行。</p> <p>  “上杭路105号原本是中孚药行的库房,但是许多年来人们一直误以为那是中孚药行的门头,其实中孚药行的门头是这个111号,最早是175号,1953年劳动节的员工合影就是在这里拍摄的。”陈汉阳老先生领着记者一同走进了真正的中孚药行旧址。</p> <p>  这是一套福州老式的五进院落,从房屋的数量和考究的内饰足可以看出当时中孚药行的规模之大。“除去105号的库房,从下杭路一头进去的三进也属于中孚药行,当时那里是员工宿舍。”陈老说。</p> <p>  中孚药行创立于1941年8月,时值抗日战争,日军第一次入侵福州撤退之后,由长乐人陈幼鸿创立。陈幼鸿的父亲陈道晓系前清监生,通识岐黄之术,为人耿直仗义,常义务给乡邻看病开方不收分文。陈幼鸿8岁开始跟随父亲身边学习,耳濡目染近6年时间,也粗通医理。1916年,父病逝,作为长男的陈幼鸿挑起家庭重担,在长乐营前镇开设“陈鸿记”药店以维持生计。1935年,积累了第一桶金的陈幼鸿又在福州上杭路61号,开设了“德生祥”药店。两家药店在1941年4月,日寇入侵福州第一次沦陷后关闭。1941年8月,日寇撤退后,两兄弟商议,决定将“陈鸿记”“德生祥”两号合并,在福州开设新药行,改商号为“中孚”。1944年,福州二次沦陷,中孚药行再次停业,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孚药行重新开张。</p> <p>  1945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是中孚药行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药行内的员工有30多人,专用五六辆黄包车,备办全国各处中药材。随着中孚药行的名号越来越响,它已不仅是上下杭的国药商,福州的中药店大多也选择从中孚进货。1948年中孚药行销售金额达到96000元,成为继“元昌”、“致远”后福州最大的中药材的批发商。中孚的业务范围也不仅限于药材销售,还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范围拓展到上海、香港、台湾等地。</p> <p>  解放后,陈幼鸿的药材生意稳步发展,中孚也一直保持着福州中药材批发的龙头地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提倡公私合营,陈幼鸿积极响应,第一个报名并签名,成为首批参加公私合营的民营资本家。改造后的中孚药行变身成为福州市医药采购批发站,陈幼鸿被任命为医药采购批发站副经理,中孚里的多数员工也留在了福州市医药采购批发站工作。</p> <p>  陈老还给记者看了一张中孚药行十三周年全员合影的照片。记者发现在照片中,中孚药行经理陈幼鸿及副经理陈豪藩也在其中,但两人不是坐在前排中间,而是分别站在第三排和最后一排。“他们就是这样,一直和员工亲如兄弟,同甘共苦。”陈老说。在长乐营前发生霍乱时,他更是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为乡亲看病且不收费用。</p> <p>  投身革命的中孚儿女</p> <p>  陈汉阳告诉记者,他的大伯陈幼鸿思想开明,同情革命,为人豪爽,讲义气。上世纪三十年代,白色恐怖时期,陈幼鸿曾救助了一名负伤的中共地下党员王介山。陈幼鸿不顾个人安危成功地帮助他躲过了特务的追捕,并资助其前往苏区,参加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多年之后,陈家人才知道王介山当时是上海、武汉争取海军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工作直接与周恩来联系并听其指挥。</p> <p>  “在大伯的支持和庇护下,以大伯的二儿子陈仕策为主要革命力量,当时中孚药行曾两度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地下联络站。”陈老告诉记者,在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孚药行曾经是中共福建省闽中地下交通站(即闽浙赣边区纵队闽中游击队交通站),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在众多商行中建立的为数不多的联络站。</p> <p>  在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那一天,进城的解放军秋毫无犯,战士们夜里露宿街头。中共地下党将首批进入福州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某部带进了中孚药行,将指挥部设在上杭路105号的前进厅左右边厢房。</p> <p>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陈幼鸿的二儿子陈仕策在上海读大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新四军。后来回到福州搞地下工作,在中孚药行发展了中孚药行的秘书郑经寒、潘如植等人加入地下党。以中孚药行为据点,开展地下活动。</p> <p>  据药行员工陈依培、郑松涛等人回忆,当年他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小伙子,晚上值班看门都是他们。他们都知道陈仕策等地下党人经常在夜幕掩护下进入中孚药行开会,经常开到半夜才结束。虽然他们自己不是地下党员,但也都不声张。陈仕策等地下党员们经常在中孚药行筹备闽中游击队急需的药材,除了他们自己送出去外,有时也叫陈依培等进步员工送出去。</p> <p>  “1948年1月,二哥陈仕策召集了我和陈久双、陈旭生、陈素心等兄弟姐妹,由郑经寒先生讲共产党的革命道理。听课地点在中孚药行后进厅房,陈仕策的月宫式的厢房卧室和郑先生的秘书室。讲解了共产主义和解放区对革命斗争的历史人物等,发给我们共产党政策单行本手册。在七八月份时,我把宣传单行本带到学校遗失了。我怕得要死,非常紧张,如果被国民党查到,会被杀头的。幸好福州八一七解放了,我才安下心来。记得当年听课在堂哥陈仕策卧室中,看到桌面上有油印机、刻蜡板等工具,解放后才知道陈仕策和郑经寒当年都是中共地下党员。”陈仕策的堂弟陈久昌向记者回忆。</p> <p>  一个家族两代人的骄傲</p> <p>  1956年,中孚药行稳步发展,一直保持着福州中药材批发的龙头地位。这一年陈幼鸿同家中兄弟、子女商量后,决定响应国家公私合营号召,成为首批参加公私合营的民营资本家。同年12月,陈幼鸿在北京怀仁堂获得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和陈云等中央领导的接见,而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一直被他珍藏着。陈幼鸿去世后,这张2米多长的珍贵的照片便由陈幼鸿女儿陈仕范所收藏,至今保存完好。</p> <p>  1957年6月28日的北京,当时作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联社干部学校的学员,陈仕策妻子李韵玉受到了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这样一来,这个家庭两代人在同一时期受到了毛主席接见。</p> <p>  陈幼鸿的二儿媳李韵玉是1947年入党的,入党前她就与爱人陈仕策在中孚药行(现上杭路111号)后进宅院内参加中国共产党地下活动,收听解放区胜利消息,自刻蜡纸、印刷传单,传播党的方针政策、人民解放军进军消息。她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了闽中地下党由苏华领导的省委地下工作,配合陈仕策策反国民党部队工作。解放后,她在省妇联工作,并参加全国、省供销合作社干部学校学习,并光荣地获得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接见。照片原件至今保留在陈仕策二儿子陈莘手上。</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