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报刊新闻 >> 正文

双杭的“两社一会”

2016-03-28 16:12:24   来源:《福州晚报》2016年3月27日A10版    【字号
<p>  双杭的“两社一会”指的是去毒社、义葬社、救火会,它们均活跃在清末民国时期。■管柏华</p> <p>  下面先介绍“福建去毒社”,该社是由林则徐的曾孙、在籍进士林炳章联合士大夫发起成立的,成立时间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地点在大庙山,福州城及周边主要乡镇均设分支机构,以后又分布到全省各府县。各级禁烟组织查禁鸦片、宣传禁烟、调查鸦片来源及烟馆分布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个候补知府李慕韩是省政务院长彭寿松的亲信,顶风吸毒被拘捕。彭替他出气,派出衙役,把“去毒社”的分社捣毁,要求立即释放人犯,总社顶住压力,照例处罚。鸦片商陈铃官贩卖鸦片,人赃俱获,由于他是葡萄牙洋行的走狗,法国驻福州领事照会福州当局保释。“去毒社”未予理睬,反而加重处罚。原上杭路有家烟馆,闹中取静,被嗜好鸦片者视为“神仙窟”,后被“去毒社”捣毁,瘾君子作鸟兽散。某日,几个“去毒社”义工进到馆内,见满地狼藉,许多肥硕的老鼠蠕蠕攒动,原来老鼠在梁上,天天受鸦片烟熏也有了鸦片烟瘾,鸦片馆一撤,老鼠“断炊”,慵懒无力,遂从梁上跌落。众人见状皆忍俊不禁传为笑谈。</p> <p>  “去毒社”的义举,市民皆拍手称快,却惹恼了官商买办、洋奴瘾君子。一些奸商勾结了“旗下仔”(八旗子弟),造谣惑众,说“去毒社”是“去除主母社”,一时间甚嚣尘上,福建道御史史某向朝廷密奏,引起慈禧的警惕,又查出戊戌变法中的“六君子”林旭是沈葆桢的孙女婿,与总社社长林炳章自然有裙带关系。慈禧星夜电令闽浙总督许应揆,迅速查明真相,逮捕成员骨干,立即正法。陈宝琛在北京立即通知福州方面。“去毒社”的人获知大惊失色,半夜逾墙出走。此事后由陈宝琛、王仁堪、陈璧、林绍年等人联衔上书,称林炳章乃忠良林则徐之后,并搬出康熙字典,指出“毒”字是两部分上下构成。“生”是“十二”,非“主”字,“母”音义同“勿”非“母”字,故“去毒社”非“去主母社”。又列举了“去毒社”的禁烟成绩,才使“去毒社”免被追究。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5月1日,“去毒社”敲锣打鼓,抬着林则徐遗像沿街游行,从城内经双杭,到达仓山海关埕,邀请官员、洋行买办、各国领事到场观看,缴获的鸦片及烟具被当场销毁。“去毒社”继任社长杨廷纶,第三任社长陈培锟,第四任社长林雨时,均为一时俊彦,士林楷模。去毒社于民国10年(1921年)解散。如今,大庙山福州四中的校园内,仅余有一方石碑。</p> <p>  再说“义葬社”,义葬社起于义帮洲的木帮,因木帮日常在水上工作,经常遇到“水马”(漂浮水上死尸),就行善施棺收殓,木帮也有这个条件。于是先有“彬社捞葬队”,后有“龙潭捞葬社”。在1925年前后,捞葬善事已誉满福州。义葬尸体广及流浪汉、游民、乞丐及社会上的鳏、寡、孤、独者,故更名为“龙潭义葬社”。“义葬社”的社址在三保宫前社、尚书庙、娘奶庙内。仵作工人日常有正当职业,业余兼办仵作工。义葬时,几乎是义务的。义洲沟里街的魏承恩是“义葬社”的骨干,手下有一班弟兄,一呼即到,出工收殓一具尸体,只得到20个铜板的点心费。闽江上的“水马”殓棺后多埋于鳌峰洲的沙滩上。1943年闽江发生“长安号”客轮翻船事故,溺水死亡人数达100多人。“水马”沿江漂流,无主尸体均由“义葬社”收殓。当时灵柩在江边排成一列,惨不忍睹。更有甚者,旧时福州经常流行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也是“义葬社”的仵作冒死收殓。许多义工相信因果报应,认为这是施仁行善,有位仵作老人说:“我活了八九十岁,没灾少病,即使伤风感冒,躺在床上好像夜间有许多人为我捶背、捏腰、按摩……”“义葬社”得到社会许多善良人的支持与赞助。有个姓唐的老者说:“我祖父爱做好事,我家开了个染坊,祖父经常为义葬社施钱施棺。某日,祖父挑了个染布担经过大桥,在五门垱水最深处,有一个青年从桥栏上跳了下去,我祖父跟着往下跳,从激流中救起那个青年。祖父说,年轻人有什么想不开的事?那人道,‘我犯下滔天罪恶,只有一死了结。’祖父又问,你家有什么人?那人道,双亲在堂,上有一姐,下有一妹。祖父说,你家就你一个儿子,你死,是为不孝,不孝罪更大。祖父说完,那人已生悔意。祖父又说,‘你跟我回去,吃了饭,睡一觉,明早我买一张船票让你回家。’原来那人受父命来福州讨债,钱讨来了却到双杭田垱嫖白面,钱花光了,没脸回家复命,气急之下只好跳江。翌日,祖父买了张去广东的船票,又送了他几百块银元,那人感激不尽。过了十几天,广东那边就有感谢的文书来。几年后,广东仔又来找祖父,见面磕头跪下。原来广东仔父亲刚死,子继父产,已兴办一家公司,要祖父前去帮忙,要么父亲去也行。祖父说他已年老,不愿背井离乡,儿子又舍不得远行,唯螟蛉一子,是姐姐的儿子,也就是我父亲的表哥,就让他跟你去吧。广东仔带着我的表叔,进了上海的铃木株式会社。也是表叔该当发达,一日,他在福煦路拾到一个钱包,他将钱包原封不动地交给铃木老板。原来那钱包是三井株式会社总裁的,三井总裁一看钱物不少,顿时大悦。后铃木会社从上海撤走,经营的部分工厂就给了我表叔。表叔因而大发。回到福州一次就给祖父4000元,又让我父亲去管理江西分店。我家因此大发,从此富裕。”热心义葬社事务、慷慨解囊的主要有大药房广芝林的老板徐建禧等人。</p> <p>  “福州救火会”起于南台,“南台救火会”最早的则是19世纪80年代的“彬社木帮救火会”,其滥觞则是清道光年间兴起的各种水会,“义葬社”与“救火会”也有交叉关系,像双杭的“龙潭义葬社”就和“救火会”在一个地方办公。“福州救火会”是既有地区性也有行业性的救火组织,从成立到结束,先后历时80年左右。</p> <p>  本文主要介绍地区性的救火会。地区性救火会组织严密,分“水龙队”和“拆屋队”,“水龙”又分为“汽龙”和“腕力龙”。“汽龙队”有临警员32人,“腕力龙队”有22人,负责火场的协调与指挥“火兵”,各“救火会”定员60人至80人,多是辖区市民参加,系义务性质。“救火会”的会长多由名望素著的商业家担任,如双杭地区的“双杭”和“万寿”两个救火会,就分别由“广芝林”老板徐建禧和“咸康”国药行老板张桂丹任会长。“救火会”建立之初,消防装备落后,主要是“腕力龙”,由唧筒喷水,有人力唧筒、汽油唧筒、蒸汽唧筒。也有例外的情况,“醴泉救火会”就专事拆屋。“腕力龙”后被“汽龙”取代。“双杭救火会”是全市第二家使用“汽龙”的,上世纪30年代蔡友兰当会长时,将自己经营的福兴泉汽车公司中拨出一辆献给该会,改装成“汽龙”。由于“汽龙”过市疾驰如飞,警钟长鸣,行人和车辆闻声纷纷避让,成为纸褙福州城的一道风景线;加上“汽龙”速度快、抽水多、喷力强、灭火效果好,遂由各救火会纷纷仿效,集资购置。</p> <p>  救火会对地方公益事业多有助益,有简称“十善”之举,即“施衣、施钱、施米、施粥、施医、施药、施棺、施葬、救火、救溺”。对会内人员,也有两个善举,一为成立“互善会”救困救急,二为援丁可暂缓服兵役,免受抓壮丁之苦。如1922年许崇智奉调广东讨伐陈烱明,许部下在福州街头抓夫挑运军火,就由“救火会”出面协调制止,后市景照常,林森省长还向救火会题送“急公好义”牌匾。“救火会”最值得称道的是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1944年福州第二次沦陷后,“救火会”理事长徐建禧率部分员丁撤退到闽江南岸江口村。日军系由南洋战场败退的残兵,在政府动员下,“救火会”配合反攻收复福州。徐建禧通知福州各救火会员集中吉祥山,里应外合。10月7日,徐部在湾边渡江,沿途前进至仓山,毙敌9人。后因敌人有重装备,火力凶猛,救火会援丁唐德务等13人牺牲。次日,救火会再出动100多人,在吉祥山与敌激战,我方只有救火工具和鞭炮在汽油桶中燃放的假机枪,结果被敌识破,敌我双方进入短兵相接的肉搏,救火援丁林金水等8人牺牲。福州救火会又称“火联会”,于民国8年(1919年)成立统一协调指挥的“福州救火联合会”,会址初在横街三山会馆,后移址于大庙山,又移至吉祥山。福州解放后,1952年成立了“福州市人民救火联合会”。后又成立了市公安局消防大队。“火联会”和“救火会”也结束了历史使命。</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