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报刊新闻 >> 正文

漫话太平汀洲

2016-04-11 17:07:10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6/04/11/e240a97de14323e9a5a08b99e58d1e12.jpg" alt="" width="359" align="" border="0" /></p> <p>  鸟弄拆迁工地。</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6/04/11/2b8169c8a2df83dbf7e40b8d0660e4bf.jpg" alt="" width="202" align="" border="0" /></p> <p>  太平山300年的古荔枝树。</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6/04/11/63fb64947fbfc686ee8fd950b73f5b0e.jpg" alt="" width="359" align="" border="0" /></p> <p>  地下交通站旧址。</p> <p>  □地灵人杰话双杭 ■管柏华 文/图</p> <p>  太平汀洲作为福州市老城区最大一片棚户区的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它毗邻双杭,古物颇多,澳洲规定70年以上即属于古迹,所以还是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p> <p>  “太平松籁”</p> <p>  我们大体盘点一下:从北边往南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太平山;它与乌山南麓的豹头山对峙,被明朝人列为南台十景的“太平松籁”。太平山的山仔里在文革前后仍然是树木蓊郁,有个大水湾子,小石桥下住着一家人,男主人黄裳原是二中教师,其妻是农大教授,他的家竹篱平屋,冬暖夏凉却有十二分的雅致。山仔里桥头有座火墙包大厝,解放战争时,是我党的秘密据点,设有电台,直属中共中央社会部潘汉年。从那里出来,过几家即电焊条厂对面就是文革闻人庄志鹏住的地方,庄志鹏文革时官至省委常委和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这是他文革结束后从牢房里放出来住过的地方。</p> <p>  今秋龙巷直透洋中路市酿造厂门前是有名的染布埕,福州民谣有“一扛扛(酒庄),二染缸,三当店,四钱庄”,都是赚大钱的行业。染布埕旁有户人家是武举人,其后代有好几个都是当医生的。</p> <p>  洋中路早年相当寂静,福州人说会出鬼的。福州人颇信狐仙,说洋中亭一带有头八节狐狸猫,在黄昏时当道而立,问过往行人“像吗”。行人如回答“不像”则太平无事,若说“像”,则跃起,吸干人的脑浆。然后就幻变成一只会害人的狐狸猫,就是九节猫精。闽人往往将猫尸悬挂在树上,这种暴尸扬秽,既是民俗也是迷信。据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旧时福州人每于猫死后,总是将猫尸挂在偏僻地方的树上风干。因为旧时没有处理手段,而当时鼠疫、麻风在福州广为流行,而猫往往携带病菌,当地老人说即便是埋葬,地上长出一棵树或灌木,人走过碰了那树叶,就会得麻风病的。所以悬挂在树上也是一种卫生的处理办法。洋中路在清末民初有一家澡堂,其温泉水是从水部运过去的。</p> <p>  抗战时期,福州王庄有个卖肉屠夫为躲日机轰炸,天天早晨到太平山“走反”。一日,日本飞机不来了。翌日,他也就躲懒,早晨就早早地把肉案排出去,结果九点钟日本飞机飞来,屠夫就被炸死了。于是也有人说还是太平山“太平”啊!洋中路的开拓</p> <p>  金斗山是洋中路东的小山,山之南麓有地名叫“厂里”,又叫“乞丐窝”,那里在民国时有个传奇的乞丐,老百姓说他言语很灵光。有一次横街巷附近失火,老百姓惊慌万状,乞丐从容地说:“七街八街冇烧横街,七巷八巷冇烧横街巷。”后来果然没烧,寻常百姓都认为他是神仙化身,所以他的贡品很多。福州人以为榕树、槐树、柳树、芭蕉树、无花果树、葡萄都很“萎”,很容易为神灵所依附,1917年蛇年,金斗山上一棵大榕树在雨后开出一朵大如脸盆的五彩缤纷的蘑菇,人谓灵芝宝草,此祥瑞之兆轰动全城,许多人从城里出来观看,都想一沾祥瑞。洋中路的西侧,从鸟弄进去到南禅桥道,过去有条河,河上有座木桥,现在的南禅新村17座就建在当时的河里,这里有许多的鱼池,鱼池旁种有许多荔枝树,每到农历六月,“知了叫,荔枝红”,远看如翡翠红珊瑚一样的碧绿鲜红层层叠叠,那就是著名的浦东荔枝了,如福州马鞍的甘蔗、尚干的单脚蛏和槟榔芋、白水塘的番石榴、凤岗里的龙眼,都是福州人引为自豪的“本洋”佳品。浦东的荔枝多为焦核,且味香肉甜,并且大小均匀。</p> <p>  当代著名音乐家徐沛东曾在福州生活十几年,他说福州更像乡村中的都市。沿南禅桥道向西有一条绕南禅山西行的山边街,附近原来有个评话书场,原是工厂的仓库拆迁前成为周边老人的活动场所,每天下午一点到四点半为评话艺人说书时间,大厅里摆满竹躺椅,听众往往满座。这里许多人不知道在大厅后面灶间,聚了许多人“搭饼”,男女老少皆有在那赌博,个个乐此不疲兴高采烈。所以说这个地方像是天天做“半旦”呢!</p> <p>  近来电视上常常有“老家河南”的旅游广告,洋中路的开拓就与河南人有关。当年王审知入闽时所谓十八姓随王,其中就有邓姓,最初住竹屿乡,他们是准备做木材生意的,但竹屿乡缺乏水源。清代,全国性的开荒运动正因三藩的平定和地丁银制度的废止而如火如荼地展开,邓世昌来到洋中路一带开拓。邓发现这里有条河叫江墘下,涨潮时两头皆涨,一头是由浦东河涨来,另一头是从南禅河涨来,而且天然就有个泊岸,稍加修葺就是一个颇像样的码头。于是邓世昌就因地制宜在这里开荒还盖起了十几幢板房,作为住宅和仓库。据说房屋盖得很讲究。邓世昌的儿媳是双杭龙岭顶巨商之女,陪嫁物很多,单衣柜就有七星花柜十个,皮箱有二十多个。传说邓世昌乐善好施,每到过年节,都要以礼品赠送船户。当时常年停泊在江墘下运木头的船就有20多艘。某年的祭祀灶公灶婆夜,邓世昌赠送船户年糕和灶糖饼饵,结果乐极生悲,一船户在祭祀时引起火灾,许多船户离开码头逃到河中央,才幸免于难。邓家财产这次损失惨重。但邓世昌不气馁,继续经营他的木材生意,最后还是东山再起。火灾之后,邓世昌又盖起了二十多幢房屋,几乎占去了洋中亭半条街,所以时人称为“邓半街”。以后一沈姓人家也在对面盖楼起屋,几乎也有半条街,当时人就叫“沈半街”以作区分,再以后合掌街之间有了灶店、打铁店、鸟店、灯芯店、裱褙店,而在洋中路的鸟弄,则成为全市的专业卖鸟及鸟笼一条街。著名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东街口百货公司原总经理冯依淼的娘家还在鸟弄呢!</p> <p>  状元墓在江墘下附近,墓主人是龚用卿,他是金山淮安人,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中状元的,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该墓在金斗山西麓,解放前周围有许多尿缸。据传说,墓前的石人石马成精。每每在风清月朗的夜晚,石马会跑到洋中亭和太平山的田野吃草,践踏庄稼。后来农民埋伏守候,追逐石马到状元墓,结果石马耸立不动。农民以狗血淋马首,巧施法术,石马从此不再成精。</p> <p>  汀洲地名的由来</p> <p>  旧时汀洲浦东一带,南禅山边荒地多,且河网纵横交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人在河浦边和山麓建房,初为违章搭盖,后来有逐步办理产权的,当时福州是全国自建房的典型。</p> <p>  汀洲地名的由来,是与汀洲会馆直接相关的。汀洲会馆在山边街27号,是长汀上杭商人集资建设的,汀洲府在明代下辖长汀、连城、上杭、宁化、清流、归化(今泰宁县)、武平、永定八县。汀洲会馆门前原有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后来移到台江区少年宫春晖堂前。会馆的戏台后来作为汀洲小学的操场,保留下来的大殿祭祀妈祖和千里眼顺风耳。1991年迁到白马路东侧,迁址后占地60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建筑内的石柱与梁装饰豪华,藻井巧夺天工,具有极高建筑艺术价值。</p> <p>  鲁班庙为新近发现,是福建省最大的。它也在山边街,初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拆迁前是民居。庙门上方屋顶为重檐歇山顶。旧时在每一年的3月20日神诞日,演戏说唱,焚香礼拜十分热闹。该庙保存尚好,二进大殿柱联上镌有“构木仿皇初,共托圣人之宇;传薪贻我后,群登大匠之门”。大殿最深处墙壁镶一块石壁,上面龙形和水纹图案清晰。</p> <p>  山边街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了一个福州象棋冠军,外号“蚬仔”应当也算一个达人。</p> <p>  与山边街连接的开智路西端就是大名鼎鼎的南禅寺。该寺始建于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年),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宋进士洪刍、朱熹女婿黄干都到过这里,都有赋诗纪念。南禅寺屡次遭火灾屡次重建。光绪三十年(1904年),福州开智私立高等小学堂设在寺内,民国初又附设初中部,解放后开智中学初中并入文山女中,合称福州第八中学。而在南禅寺原址1954年成立福州十四中。革命烈士、国民党中将吴石就曾经是开智小学的学生。</p> <p>  开智路的东端则有福州工商企业家罗金城子弟分家后的南禅山罗宅,其与下杭路罗宅、海防前罗宅并称“三罗”。</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