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专题 >> 上下杭征收工作启动 >> 正文

这些老建筑 需好好保护

2013-10-16 09:21:46   来源:《福州晚报》2013年10月11日A9版    【字号

  随着台江上下杭征迁工作全面启动,上下杭地区一些有代表性的商号和民居的保护也牵动着人们的心。一些市民、网友希望这些老建筑能得到很好保护,使其成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风貌景点。昨天记者寻访了其中部分老建筑。

  咸康药行:屋漏蚁蛀

  与隆平路交叉口的下杭路219号,是解放前名噪福州的咸康药行旧址,为闽侯人张桂荣所创办。

  房子是民国建筑,为石头砌墙,大门左右设有橱窗,券顶石门框上“咸康参号”由清代名人郑孝胥书写,并配对联“咸宁资上药 康乐晋同胞”。楼共三层,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建筑,占地面积约275平方米,前设营业大厅,后有药材仓库和住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年前,记者初访咸康药行,这里是一家药品公司的仓库。现在,这里是一家广告公司,楼内杂乱地堆着户外广告布和垃圾,租户准备搬迁。

  从楼下往上瞧,房子构造呈回字形。一楼为敞厅,左右各有木梯上楼。10年前,每层楼梯地面都很讲究地钉着保护木板的铜皮,现在铜皮没了,木板深深凹陷,楼板吊顶脱落。“这里漏雨很厉害,房梁上都被白蚁蛀了。”广告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出门时,发现大门石墙的墙基出现一道裂缝,下水管漏出的水流满了墙壁。

  这幢楼的背后,即隆平路47号,如今住着张桂荣的后代。据张桂荣68岁的女儿张新煌介绍,其父14岁到福州“大生春”药店当学徒,随后在上下杭开了两家药店。1918年,26岁的张桂荣在商业旺地下杭路口开了第三家药店“咸康参号”。由于他精通业务,“咸康”成为当时福州四大药店(回春、咸康、四省、华来)之一。

  1956年,咸康药行公私合营后,改为福州医药站第三经营部。10多年前,企业改制为福建同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药品分公司。

  倪文彬故居:建筑精美保存完好

  隆平路57号,是潭尾街大木材商倪文彬的故居。“它虽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增的文物点,但建筑装饰构建非常好,门扇都是楠木雕刻的,保存非常好。”台江区博物馆馆长王惠明介绍说。

  10年后旧地重游,记者仍然被眼前精雕细刻、泛着红光的楠木雕门扇深深吸引了。第三进大厅两侧厢房有二层楼,二楼通过走廊与天井的披榭二楼相连,两个披榭之间又通过走廊相连,二楼披榭和走廊都有窗户可通风,这些都与三坊七巷明清建筑不同。三坊七巷老宅大厅两侧的厢房仅一层,不与披榭相连。

  高大的厢房楠木门扇上,精美地透雕着四季花卉图案,工艺极其精湛,可与三坊七巷的欧阳氏民居花厅媲美,可想见主人当年的荣华富贵。

  据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介绍,这些图案代表福州仕人文化,都是富贵吉祥的内容,寓意木材商期望子孙金榜题名。

  倪文彬故居占地面积为761.57平方米,共四进,头进在潭尾街102号,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的民国建筑。倪文彬故居,目前一半为其孙子、66岁的倪传桦所有,一半卖给了张桂荣的后人。

  据倪传桦介绍,倪文彬三兄弟在潭尾街开了“倪天益板行”,三兄弟主要经营木材生意,兼营中药材。发财后,盖了这座房子。“木料都是精选的,大厅门都是楠木雕的,墙是杉木做的。每根木柱都是百年杉木,头尾一样大。”倪传桦介绍说。

  “五口通商”后,福州曾是全国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倪文彬的故居也从侧面见证了福州木材商业繁荣的情景。

  “这里夏天很凉快,水井的水很干净,冬暖夏凉。希望以后还能迁回来。”倪传桦望着老屋留恋地说。

  高氏文昌阁:希望得到完整修复

  区级文保单位高氏文昌阁藏身于上杭路134号二进后面的彩气山上。上7级石阶,左拐,进门洞,再上10多级石阶,来到第三进——一个清静、幽雅的小院。

  院子占地180平方米,院子中央就是建于清嘉庆年间的高氏书斋——文昌阁。阁两层,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

  台江区博物馆馆长王惠明介绍,文昌阁二楼原先供奉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相传是专司学问、文章之神,又是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高氏文昌阁的建筑,说明上下杭工商界人士崇尚文教,注意培养子弟读书、仕进。

  楼阁南面有假山、六角池、修竹、桂树和鲤鱼跳龙门的墙头泥塑。整个院子下水道设计得相当精巧,“不怕水大,山上雨水冲下来,从没堵过。”看门人徐师傅说。

  前年,省市文物部门和台江区投入110多万元,对文昌阁进行修复,目前还差一二进未修。

  王惠明说:“文昌阁修好了,前面的附属建筑(即一二进)很好,不修可惜。希望能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中得到修复。”

  罗氏绸布庄:如今是仓库

  罗氏绸布庄,位于下杭路181号,这里是荣华棉布商行的旧址。这是清末建筑,坐南朝北,共三进,占地面积约1181平方米。青砖外墙,石门框上部为民国时期增设的石制券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看门的老林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市五金批发公司仓库就租在这里,过几天就要搬了。房子虽被改成仓库,变得空空荡荡,木构梁架也已发霉,但整个建筑格局、梁架都在,一些精雕细刻的建筑构件还保存完好。

  在三进游廊的卷棚梁架下方,有一根十多米长的灯杆,灯杆上还有一些类似花篮或元宝形状的雕花构件。“这根灯杆是楠木做的。据说,这么大的楠木灯杆,全国只有三根。”老林说。

  上下杭曾经商行、货栈云集,兴盛时上杭路就有20多家经营绸缎、布匹和纱罗的商家,下杭路有荣华、奇生、建新隆和联友等商家,隆平路、大庙路等也有分布。罗氏绸布庄(荣华棉布商行)就是它们的一个代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