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媒体看台江 >> 报刊媒体 >> 正文

“桥洞老人”危房加固方案敲定

2015-01-20 17:21:57   来源:《东南快报》2015年1月20日A8版    【字号

    台江房管部门工作人员、老人儿子及老人邻居们在讨论危房修复方案

    老人此前居住的废弃宿舍

    老人的危房

    此前,﹃桥洞老人﹄常带着行李坐在路边

 

 

    “桥洞老人”系列报道截图

  上周六早上9点,福州台江万侯社区居委会内,与往常不一样,有点热闹。“桥洞老人”的儿子小张、老人所在单元楼的其余11位住户、台江区房管部门工作人员、万侯社区相关负责人,正在协商如何修复“桥洞老人”位于长寿新村的危房。

  “不拆原有天花板,占用楼下空间,在旧天花板下新做一个木头天花板,再做石膏板的吊顶。”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协商,大伙敲定了“桥洞老人”的危房加固方案(即第三套方案)。

  此前,75岁的“桥洞老人”,房子被烧成了危房,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闽江公园的桥洞下露宿了半年多,此后又到曾经的单位废弃宿舍房居住,引发了许多读者的关注。东南快报记者注意到了此事后,持续跟进,最终促成了此次协商会。

  不久后,“桥洞老人”就能够住回曾经那个温暖的家。

  危房加固方案获一致同意房管所还将修复楼外下水管道

  协调会开始前,台江区房管所房管科的陈科长和台江区第一房管所的林所长告诉记者,“桥洞老人”的危房修复能否顺利进行,关键看“桥洞老人”的正上方(即二楼)邻居的态度。之前因为方案不能达成一致,危房修复才耽搁了4年。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202户主连老先生一开始就表态,个人同意房子的第三套加固方案——在老人危房旧天花板下新做一个木头天花板,再做石膏板的吊顶。

  “这几天,我也跟家人细细商量过了,我们觉得,木头天花板绝对不做,因为如果发生第二次火灾,我们的安全得不到保证。而水泥的天花板可行性又不大,所以我们支持房管局提出的加固方案。”连老先生说,四年前,他的女儿住在房子里,多亏了一层水泥预制板才从火灾里“死里逃生”,他不愿意将这一层保命的天花板拆掉。

  “桥洞老人”家的天花板被烧裂,影响到的不仅仅是他楼上202的住户,他房子上方的5户居民,现在几乎都没有在此常住了。“心里怕怕的,担心哪一天房子就塌了,别的地方有房子住,所以就搬到别处去了。”302的住户告诉东南快报记者,他们也希望能早点把危房修复好,这样大家的房子也不会就“空置”在那了。

  “如果不做加固的话,二楼比较危险,楼上的其实也是存在风险的。做完加固之后,不仅一楼、二楼可以住人,楼上的居民也可以放心住了。”陈科长说,其实如果做加固,只需要在老人的房子内部动工即可,不需要影响到其他住户。但为了尊重大家的意见,他还是希望方案能得到所有居民的同意。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协商,“桥洞老人”的邻居们一致同意一楼危房的加固方案。

  同时,居民们还提到,四年前的火灾把单元楼外部的下水管道烧坏了,到现在也没办法排水。陈科长表示,在加固危房的时候,他们会把烧坏的下水管道一并修复好。近期,他们就会着手方案报批的工作,争取早日将危房加固工作完成。

  “桥洞老人”儿子感谢好邻居 称会把父亲照顾好

  协商期间,邻居们也跟“桥洞老人”的儿子小张,交谈了许久。

  “火灾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就赶到现场了,也都是我处理的。如果当时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希望你们能谅解。我父亲的行为是有点不妥,感谢你们这群好邻居,对他的包容。对这个父亲,我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小张说,四年前的火灾确实可能与自己的父亲有关系,确实很抱歉。

  四年前,“桥洞老人”住的房子里是断水断电的。“单元楼做了一户一表改造,只有我父亲住的那一户没做,所以没水。他没有交电费,供电局把电也断了。他就用蜡烛照明,火灾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小张说,他之前有问过父亲,有没有按时交水电费和房租,父亲每次都是肯定的答案,可能是自己疏忽了。

  危房修复方案敲定了,“桥洞老人”的回归就不远了。邻居们也道出了一些忧虑。

  “他自理能力比较差,做的事情也比较奇怪。而且还会自己点蜡烛什么的。我们就怕第二次火灾。”502的住户说,如果“桥洞老人”回来住,他们希望小张一定要跟着一起回来,好有个照应。

  目前,老人与儿子小张同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虽然有些拥挤,但没有了寒冷。

  小张也坦承,两个人长期挤在小房间也不是办法,最好是回长寿新村居住。“父亲对几年前的火灾还有些阴影。我会再做他的工作。如果回来住的话,我也会回来一起住,照顾他。”小张跟我们保证,不管最后父亲决定住在哪里,在这段时间,他都会把父亲照顾好。

  记者手记

  一个“矛盾老人”遇上一群善良人

  有房不住,有儿不奔,闽江公园桥洞下那几平方米的小天地,遮不住福州冬日的凄风冷雨。

  1月初,我们接触到这个“谜”一样的“桥洞老人”。

  他像一个“流浪汉”,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随处走,随地歇,吃得随意,穿得邋遢,行李脏乱,身上有隐隐的怪味道。

  但,他又不是“流浪汉”,75岁的他,高中学历,每个月有2150元的退休金,有一个40多岁做后勤工作的儿子,在台江区长寿新村有一套公房。他会交流,会自己去ATM机取钱,甚至还能独自转两趟车,从福州赶回连江的一个偏远小渔村,住进自己原来的单位宿舍。

  这样矛盾的事情在“桥洞老人”身上共存,我们对他感到同情又好奇。但初衷一直很清楚明了——给他找个安身之处。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也不简单。

  好在,一切最终能尘埃落定。房子可以修了;老人目前在儿子身边,不用再辗转在各个公园、街头了。

  “桥洞老人”的事情,需要感谢的人很多。那个在桥洞下给老人饼干的晨练者,那个把老人的照片发到微博上的年轻小伙子,万侯社区、台江区房管局、台江第一房管所的工作人员们,还有他善良包容的邻居们。这个冬天,我们一点一滴的爱聚集在一起,汇成火把,让福州城也温暖了起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