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媒体看台江 >> 新闻人物 >> 正文

三老奔波4年 帮80多户办下“两证”

2016-03-04 16:01:45   来源:《福州晚报》2016年3月4日A7版    【字号

  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而在台江区新港路金欢喜新村,三位老人“出马”,顶得上新村百户人。

  这三位老人年纪加起来有240岁了,但为解决新村104户居民办不下房产证的问题,他们不计报酬,挤公交车四处奔走,花费4年时间,解决了困扰居民17年的“顽疾”。

  从去年初第一批居民拿到房产证至今,新村里所有的私房业主(80多户)已陆续拿到了“两证”。

  对三位老人,业主们有说不尽的感激,而三老却说仍有些遗憾:新村里还有20多户公房“两证”仍无法办,“困难比之前更大,但只要我们还走得动,就会尽力解决”。

  ■记者 陈丹/文 叶诚/摄

  13年办不下产权证 104户居民重托三老

  前几日,金欢喜新村的居民给福州晚报报喜讯,说是新村大部分居民拿到了房产证和土地证,很感谢福州晚报当年的报道,也特别感谢为办“两证”奔波四年的三位老人。在他们眼里,虽然如今三老的年纪加起来有240岁了,但做事比年轻人还靠谱。

  原来,2012年10月,福州晚报曾以《金欢喜新村住户13年无产权证》报道过该新村的问题。

  金欢喜新村位于台江区新港路,孤零零位于路边,是一座被用作拆迁安置的无物业新村,分为E、F楼,共有104户,其中80多户私房,20多户公房。居民们介绍,1999年回迁后,他们发现由于开发商福州合欣房地产开发公司“跑路”,造成房子无法正常验收,若要验收需要一大笔钱,这导致新村所有住户办不下房产证。

  起先,居民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各自为办证奔波,但因缺乏经验和办法,这事一拖就是好些年,一点进展也没有。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请陈祖根、田玉珠以及刘兴旺三位老人出马。

  记者了解到,今年已经79岁的陈祖根退休前曾做过三个厂的党委书记,刘兴旺老人曾在水运公司担任副经理(今年80岁),田玉珠老人曾在幼儿园担任保育员(今年81岁)。

  居民们说,正因为三老经验丰富,且十多年来一直充当着新村“管家”,热心为居民做事,修水泵、通水沟……事无巨细却不计报酬,在居民心中颇有威信,所以在2011年,“金欢喜”104户居民统一意见,推选了他们来牵头解决此事。

  虽然这事特别麻烦,但当时这三位已年逾70岁的老人一口答应,从那时起,他们便开始了四处奔波的日子。

  办证困难重重 三老奔波近4年

  其实,早在被推选为牵头人之前,陈祖根等人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事,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太复杂,他们不知跑了多少部门,但办证的事一直没有头绪。

  2012年10月,街道、晋安区、市里先后开了多次协调会,福州晚报也进行了报道,问题的解决开始有了眉目。

  当年10月22日,福州晚报报道“2012年7月10日福州市出台了一份会议纪要,要求当初负责拆迁的晋安捷诚拆迁工程处负责抓紧办理消防、规划等手续,所需费用由市信访局牵头、拆迁工程处配合,联系开发商的有关人员,从市信访局与开发商指定的账户中支付(款项来自于当时福州市电业局购买开发商开发的房子余款,共计170万元)。”若有了这些钱,验收就有了着落,两证办下来也有了眉目。

  “当时我们决定借‘东风’,加快步伐,重新梳理,从头做起,逐一验收。”陈祖根回忆,当时他们三人带着福州晚报的报道,一个一个部门重新跑。消防验收进展很顺利,然而到了办理规划手续时,又卡壳了。

  原来,根据2013年6月3日送达的《福州市城乡规划局整改通知书》,金欢喜新村必须进行“不占用规划河道用地”“迁改杆线”及“室外箱变”等等整改。

  “我们都有些绝望了,这些整改是我们新村的人力所不能及的。”陈祖根说,为此他们又奔走各部门协调此事,所幸经过协调,他们以签下相关“承诺书”的方式,于2013年10月办好了规划手续。

  付出终得回报。2014年3月13日,福州市房屋登记中心的《初始登记通知书》来了。

  “通知一来,两证就指日可待了。”陈祖根老人长舒一口气,他说,那时候家家户户欢天喜地,根据通知书的要求,开始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申请个人产权登记。

  办证仍有遗憾 将继续发挥余热

  2014年10月8日,第一批居民拿到了房产证。从去年2月27日起,居民们陆续又申请到了土地证。

  “到目前为止,80%的居民都拿到房产证和土地证了。”3月2日,新村居民林淑郁告诉记者。

  对于三位老人,新港社区主任陈月兰满是敬佩,“这三位老人非常热心,我们常说,没有他们,这事真的办不下来”。

  陈月兰还记得,2014年《初始登记通知书》来了后,每天都有居民来社区咨询,后来社区工作人员花了近半年时间,走家串户,逐户核实新村的居民信息,盖上了公章。

  陈月兰说,初见三位老人时,她有些惊讶,问老人家,这么大年纪,怎么不叫年轻人来办这事?老人们说,年轻人上班没时间,而且也没耐心,多跑几次部门,恐怕就退缩、焦躁了,而他们退休在家,有时间精力,所以就决定自己来。

  “有时候一周有三天往外跑,一个部门一呆就是一上午。”田玉珠老人回忆,这些年,他们挤公交车、骑自行车,风雨无阻。

  陈祖根告诉记者,若没有政府协调,这事也办不下来。据晋安捷诚拆迁工程处相关负责人说,当时为了“金欢喜”的事,市里组织各部门开了很多场协调会,工程处为该新村调档补缺,协调各项验收等,“如今好不容易解决这事,我们替他们感到高兴”。

  但这事仍有遗憾。田玉珠说,现在仍有20多户公房的两证没办下来。原来,当时的公房有的人买断了,有的只付了一半钱,而有的没有付钱。“时间太久了,很多人相关的收据、协议书丢了,所以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调出存档,逐一厘清。”陈祖根说。

  而今,三位老人仍在为居民发挥余热。他们说,只要没有老到走不动,他们都会帮新村的居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编后快评

  小区有老 如有一宝

  金欢喜新村的居民说,“三老的年纪加起来有240岁了,但做事比年轻人还靠谱”。这是肺腑之言,也是众多小区的一个缩影。

  榕城的众多小区,公共事务多半是小区里的老人在操办,有物管的小区如此,没有物管的小区更是如此。三位老人说“年轻人没时间没耐心,我们退休在家,有时间精力”,可事实上,谁家没有生活琐事?在昨日本报A8版的报道《六旬女儿照顾九旬老父15载》中,68岁的老人每日忙于家事,但仍然热心公益,担任起社区环境卫生志愿者、平安志愿者等。金欢喜新村三老能够坚持4年奔走于各部门之间,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如此毅力,对于八旬老人来说,更是一个挑战。支撑他们执着奔走的,是居民们的信任,是他们的热心肠。

  4年前,晚报刊发了金欢喜新村住户13年无产权证的报道,这件“小事”让居民们感激至今。4年来从街道到区、市各级部门也开了多次协调会,积极为推动此事努力。但如果没有三位老人的热心奔走,事情不可能得到解决。如今小区还有20多户居民的“两证”无法办理,希望相关部门在协调处理此事时,能够提供更多方便,让老人少一些奔波之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