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媒体看台江 >> 报刊媒体 >> 正文

云南、福建两省首个葫芦丝联合教学基地落户交通路小学 榕城吹起了“最炫民族风”

2016-06-13 15:33:29   来源:《福州晚报》2016年6月13日第B18版    【字号

  昨日晨会时分,记者一踏入福州交通路小学的校园,立刻就被一串悠扬的葫芦丝乐声给吸引了:操场上,1000余名穿着不同民族服装的孩子们正在齐奏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一会儿“傣族”方块吹,一会儿“景颇族”相和,音律波动起伏,不知不觉把听众带入“孔雀之乡”——云南傣家,穿越竹林,体会林间的自由,令人陶醉,回味无穷。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昨日,云南、福建两省民族管弦乐协会等部门组织的首个葫芦丝联合教学基地落户交通路小学。此前,利用短短十几天时间,来自云南的葫芦丝演奏家们帮助交通路小学500多名孩子“速成”排演了这个“民族艺术课程大展演”的精彩节目。

  “葫芦丝入门快,携带也方便,十分适合在校园普及推广。”交通路小学的江杰华校长透露,他想把葫芦丝引入音乐课堂的想法由来已久。他告诉记者,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交通路小学也一直致力于打造“体育、艺术2+1项目”,健体、学艺、启心智,在交通路小学游泳、象棋特色项目已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引进葫芦丝课程,提高艺术素养,让学生掌握一门终身相伴的乐器。

  今年初,他偶然结识了福建省优秀青年葫芦丝巴乌演奏家、省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翁惠娜老师。“翁老师长期致力于葫芦丝巴乌文化艺术的推广与传播,积极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刚好赶上了省际艺术教育交流的好时机。”上半年,学校建立了葫芦丝百人社团,没想到家长比校领导们还积极,百人社团目前已经发展为五百多人。联合教学基地建立后,葫芦丝将引入每个班的音乐课堂,成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特别在起始年段,要让每一个走进交小的学生能吹奏葫芦丝,一二年后达到千人目标,五年内实现全员覆盖。江校长笑称自己是葫芦丝的“高龄学员”,他和孩子们同时起步,“我想作为一所葫芦丝特色校的校长,带好头,学好乐器,也是一种助力,同时,也增加点艺术细胞,一举多得。”

  503班郑昕弢同学觉得学习葫芦丝是培养一种兴趣。在他看来,钢琴、吉他“太吵”,葫芦丝的声音特别悠扬,特别舒服,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吹奏《打水姑娘》时,感觉面前有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两岸绿树成荫,恍若仙境,让人如入仙境。

  昕弢学习葫芦丝已经一年多了,虽然程度已经达到一定的级别,但身为高中教师的昕弢妈妈认为关键在于兴趣的培养,艺术的熏陶,素质的提升,所以尚未让他参与考级。他告诉记者,学习葫芦丝也不是一帆风顺。一开始,低音的“5”吹不出来,因为这需要很弱的气息控制。如果太用力,就吹成中音了,不用力,声音发不出,左右为难。“每天有空的时候,他就拿一张小纸片不断地吹,让纸片微微颤动,不间断,保持一定的颤动幅度。这很难,有时练得气都接不上来,两腮酸痛。”昕弢妈妈说,半个多月过去,孩子攻克了这个难关,还磨练了意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