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报刊新闻 >> 正文

南公园所涉历史人物与事件

2016-06-27 10:57:11   来源:《福州晚报》2016年6月26日A13版    【字号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6/06/27/16733a0a54a9e820e747c5c348228e1e.jpg" alt="" width="108" align="" border="0" /></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6/06/27/bd6e7d2373faece0069f6a1a5a6b5a85.jpg" alt="" width="347" align="" border="0" /></p> <p>  南公园重新修建,离华丽开放,只有一个桥的距离了。它位于台江区国货路,原为清初靖南王耿继茂的别墅花园“耿王庄”,是福州迄今为止唯一保存下来的王府古园林遗存。建成300多年来,南公园所涉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甚多。</p> <p>  耿家别墅花园</p> <p>  耿精忠(1644~1682),辽东盖州卫(今营口盖州)人,为耿仲明之孙、耿继茂之子,清初三大汉人藩王之一。顺治六年(1649年),清朝封明末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尚可喜为“平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均镇守广东,时称“三藩”。耿仲明死后,耿继茂继位,借“移镇”之机,选址福州东南部(今南公园附近),圈屋2000余间,占田300亩,兴建王府豪宅,并在王庄南面万寿河畔(今国货路南侧),于清康熙十四年至清康熙十八年(1675~1679)间建设后花园。</p> <p>  这座耿家别墅花园占地4.2万平方米,内有蜿蜒曲折的长湖,并有假山、亭台、回廊等,还在花园周边饲养从广州带来的印度象、白鹤,寓意着“玉带环腰”“万寿无疆”。如今,留下了“象园”“鹤存”等地名遗址。</p> <p>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叛,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恢复衣冠,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军镇压,兵败投降,他袒身露体,率文武百官出城至福州洪塘迎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待彻底平叛“三藩”后,康熙秋后算账,当耿精忠奉诏入宫觐见之时被逮捕,凌迟处死。耿精忠被杀后,王府被废,花园被没收,后归烟商陈恒猷所有。</p> <p>  左宗棠设桑棉局</p> <p>  清同治五年(1866年),花园辗转由官府收回。闽浙总督左宗棠(1812~1885)在园内设桑棉局,发展纺织业。</p> <p>  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的湘军将领及洋务派首领。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关注海防建设。清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任闽浙总督。他观察到东邻日本派人到英国学习造船技术,于是上奏清政府并被批准创办福州船政局,下设造船厂和船政学堂。</p> <p>  左宗棠认为老百姓是“衣食父母”,“衣食父母”最为需要的是“衣能裹体,食能果腹”。他意欲中兴福州纺织业,因为福州纺织业在宋朝、元朝、明朝曾与江南丝织缎品相媲美,清以来每况愈下。左宗棠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在南公园内创办桑棉局,一时桑树成荫,纺织业发展。</p> <p>  左宗棠非常重视纺织业。同年,因为西北事起,他改任陕甘总督,把在福州南公园创办桑棉局的经验带到兰州,创办兰州制造局,后又创办甘肃织呢总局,这就是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p> <p>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逝世。乡人在“耿王庄”左侧龙津境(今龙津街)大王庙附近建造“左公祠”。祠内的荔枝亭楹联云“亭馆问谁家,数里莺环排绿树;蚕桑兴美利,沿村衣被胜黄棉”,缅怀左公宗棠创建桑棉局的功绩。改名“绘春园”</p> <p>  清光绪年间,福建巡抚王凯泰主持修复南公园,并广植梅花,改名为“绘春园”。园内台榭林立,湖水澄碧,绿树成荫,有桑柘馆、荔枝亭、藤花轩、望海楼诸胜境。这些景致散布在碧池绿树、湖石假山之间,与苏州园林比肩。从宋至清,一些福州人在江苏乃至苏州当官,如梁章钜、郭柏荫、林则徐隐退返乡后,带回了苏州园林建设经验,但福州园林占地比较小,林则徐等主持修建福州园林时,尽量采用传统的福州民居风格和布局,让它装饰的色彩更加素净、质朴和单纯。</p> <p>  “绘春园”在民国四年(1915年)辟为公园,改从今天的大门出入,因它位于当时福州城的南部,故称为“城南公园”,简称“南公园”。</p> <p>  南公园曾结缘后为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他为纪念辛亥革命闽籍死难烈士,提议在公园中建造“先烈祠”。因为福州人对辛亥革命作出重大贡献。早在1900年,福州地区纷纷以“会党”名义组织反清团体。1911年2月,孙中山密令福建同盟会骨干赴广东参加广州起义。后来,福建支会十几人,连江光复会22人,日夜兼程赶往广东。</p> <p>  4月27日下午5点30分,举行辛亥革命广州起义,福州籍志士英勇作战。林文左手执号筒,右手持手枪,身怀炸弹,腰佩短剑,与黄兴在前引导。吴适、冯超骧在后督队。林文在大声号召清军中汉人起义时中弹身亡。林尹民、冯超骧、刘元栋奋战至死。陈更新孤身作战,坚持三个昼夜,力竭被捕。陈与燊向清军猛冲时左眼中弹,血流如注,死战到底。陈可钧、林觉民、刘六符等都带伤殊死奋战,筋疲力尽被捕。</p> <p>  被捕的志士绝不向敌人屈服。林觉民在公堂上侃侃而谈,综述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痛斥清政府腐败无能,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他从容就义时才25岁。</p> <p>  陈与燊临刑时站立不跪,泰然自若。陈更新就义时仰天大笑,慷慨激昂地说:“吾起义所以警醒同胞,杀身成仁,古之明训。身既见获,其速杀我!”观者无不为之洒下热泪,盛赞他“个儿郎美如玉、肠如铁,奇男子也!”</p> <p>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福州地区的人就占了19名,其中有福州市区“十杰”:陈更新、冯超骧、刘元栋、刘六符、陈与燊、林文、林觉民、方声洞、陈可钧、林尹民。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出身,其中有7人到日本留学过,牺牲时绝大多数年龄在25岁以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还有“连江九烈士”:黄忠炳、王灿登、胡应升、罗乃琳、陈清畴、卓秋元、魏金龙、陈发炎、林西惠。他们多数是农民或拳师,打仗勇敢而且气力过人。其实,经查实黄花岗烈士共有100多人,其中福州地区至少有23人。</p> <p>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孙中山称之为“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并寿”,为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奠定基础。福建革命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于11月9日光复福州。</p> <p>  抵制日货</p> <p>  1919年,在五四运动中,福州许多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抱着“振兴中华”的志向,纷纷起来寻找中国的出路。福州的学生和全国各地学生一样,掀起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斗争。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福州,各校爱国学生举行集会,示威游行。同时,民众抵制日货运动风起云涌,在南公园内建立国货陈列展览馆,在馆前立一石碑,上刻“请用国货”,左下侧刻署“福建促进国货公会宣传部制”,呼吁市民抵制日货、用国货。南公园大门前的马路被命名为“国货路”,迄今仍沿用此名。</p> <p>  日本军国主义者为破坏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抵制日货运动,便处心积虑筹划“以福州为发难之点”,制造事端,妄图阻止这一爱国反帝运动,酿成“闽案”,也称“台江事件”。</p> <p>  1919年11月12日,日本驻闽总领事馆捏造所谓“日商瑞记洋行于11日午后2时向桥北搬运火柴两箱,经中洲时被学生押往大庙山焚烧”的假新闻,分投福州各报馆,各报馆拒绝刊登。</p> <p>  11月16日下午,日方出动“敢死队”60人,由日本驻福州警察署长江口善海指挥,守候在台江大桥头一带。傍晚,青年会学校和马江海军学校师生五六人经过大桥头,日本暴徒一拥而上,刀棍齐下,手枪乱射,连劝阻的警察也惨遭毒手,受害者十余人。17日、18日两天,日本“敢死队”益发骄横,又继续在台江汛、瀛洲道等地殴打学生,制造流血事端。</p> <p>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派出“嵯峨”“桔丸”“樱丸”三艘军舰,于23日开抵闽江口;28日,日本水兵登岸,公然在福州示威游行。</p> <p>  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福建人民的极大义愤。17日,福州各校学生全体罢课,城乡商店一律罢市。福建学生联合会发起在省议会前召开国民大会,工、农、商、学各界与会者万余人,大会致电北京政府,要求其向日本政府提出交涉,同时致电全国各界联合会,请求支援。福建交涉署迫于民众压力,也向日方提出抗议。</p> <p>  “闽案”的消息很快传遍八闽大地,各地民众纷纷起来声援。此后,福建各地抵制日货运动更加激烈。福州省立二中学生李宗韬出于义愤,用刀切断自己的三个手指,以血沥书“提倡国货,坚持到底;积力同心,誓雪国耻!”福州学生对继续经营日货的奸商,施以割耳惩罚,以惩戒败类。</p> <p>  “闽案”在全国各地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北京学生3万余人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并示威游行,旗帜上写着“血可流,福州不可失”,沿途高呼“力救福建”等口号;上海召开国民会议,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残杀福州民众的暴行;天津学生千余人游行演讲,公举周恩来等5名代表,往省长公署要求致电北京政府向日本交涉;南京学生冒着大雪,举行游行演说,控诉日本在福建的侵略暴行。杭州、镇江、济南、开封、苏州、南昌、九江、太原、成都、徐州等地举行了数千人至数万人参加的国民大会,声援“闽案”斗争。</p> <p>  在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坚决斗争下,日本政府于12月30日撤走入侵福建的军舰。翌年3月21日,日本政府撤换驻闽总领事森田浩氏。日本政府除向中国政府道歉外,还赔偿中方受害者恤金1300元。一个严重的案件,就此了结。</p> <p>  抗日战争时期,南公园遭到严重破坏,国货陈列展览馆被毁,“请用国货”石碑被迁移到南门兜。2014年,老福州郑子端先生在搜集抗战爱国石刻资料时,才打听到,“请用国货”石碑在“文革”期间被弄断,后移送到福建省博物院。</p> <p>  新中国成立后,福州市政府对南公园进行修复,1952年改名大众公园,1962年复名南公园。</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