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报刊新闻 >> 正文

台江万寿尚书庙与琉球

2016-09-09 08:37:59   来源:《福州晚报》2016年9月5日A12版    【字号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6/09/09/d23c04dac1ad55d1cf1fc178f09cab61.jpg" alt="" width="300" align="" border="0" /></p> <p>&#160;</p> <p>  台江万寿尚书庙奉祀水部尚书陈文龙。陈文龙(1232~1277),初名子龙,字德刚,别号如心,福建莆田人。南宋咸淳年间,廷对第一,官参知事,知兴化军。元朝入主中原后,陈文龙在福建兴化起兵勤王,后兵败与其家人一起被捕。元将向他劝降,他怒目而视,宁死不屈。</p> <p>  陈文龙去世后,百姓对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十分崇拜,进而把他当神来崇祀。民间传说,陈文龙死后,被皇帝封水部尚书,加封镇海王。又传,明永乐年间,陈文龙显灵救护海舟,被封水部尚书,立庙闽省南关外。</p> <p>  陈文龙信仰的传播</p> <p>  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命中书省官员到各地访求应祀的神祇,特别是各地宋末抗元的忠臣,像文天祥、陈文龙、陆秀夫、陈瓒等,都先后被朝廷加封。根据《明史》卷五十《礼四》载,“诸神祠,按祀典”。又同卷记载,孝宗在位时下令“福州祀陈文龙、兴化祀陈瓒”。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十二日,兴化人、南京大理寺左寺左评事徐元稔上疏:“文龙、瓒故居在荒烟野莽之中,祀典无闻。二人死节,视文天祥、江万里无愧,乞敕于郡城祠祭。”孝宗皇帝遂下诏为陈文龙立庙,正德三年(1508年)批准建祠,庙名“昭忠”,并春秋二祭。</p> <p>  福州最早的尚书庙建在乌龙江上段北岸的阳岐,其他的尚书庙都由此庙分炉而建成。从明朝永乐到清朝光绪,福州先后建有万寿、新亭、龙潭、竹林等四处尚书庙,以纪念这位乡贤,并先后奉之为福州府城隍庙主神、内河保护神、航海保护神。</p> <p>  陈文龙信仰还传播到台湾地区。台湾马祖供有三座供奉陈文龙的尚书庙:北竿乡塘岐村水部尚书庙,祀神源自福州台江万寿尚书庙;东引乡中柳村璇玑庙,源自福州台江;南竿乡清水村白马王宫,源自马尾琅岐。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竿乡塘岐村水部尚书庙,据传在解放前,北竿乡塘岐村渔民萧亚金妻子周氏,来到福州台江区万寿尚书庙,祈得尚书公分炉到家中,后来乡亲膜拜,便筹资建庙。不仅如此,陈尚书信仰还远渡重洋,传播到琉球(今日本冲绳)。万寿尚书庙的琉球情缘</p> <p>  台江万寿尚书庙是除阳岐祖庙外,福州地区水部尚书庙中建筑最为恢弘、精美的一座。现在的台江万寿尚书庙中,保存了大量的中琉交往遗迹。尚书庙中有康熙、嘉庆、道光皇帝赐下的三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册封琉球正副使海宝、徐葆光奏赐陈尚书的匾额“朝宗利济”,嘉庆十三年(1808年)齐鲲奏赐陈尚书的匾额“效顺报功”,以及道光十八年(1838年)册封使林鸿年、高人鉴奏赐陈尚书的匾额“护国佑民”。</p> <p>  嘉庆十三年(1808年)齐鲲出使琉球时即迎尚书神像于二号封舟上,头号封舟为天后和拿公神像。他在《续琉球国志略》一书中写道:“尚书陈姓,名文龙,福建兴化人。宋咸淳四年,廷对第一,官参知政事,知兴化军为绒所执,不屈而死。明时显灵,护救封舟,封水部尚书,立庙闽省南关外。”</p> <p>  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鸿年册封琉球后,虽然没有《使录》留下,但从他为阳岐尚书庙撰写一副对联“神风吹久米 荫曜跃维桑”,以及其奏请道光皇帝御赐陈文龙的匾额“护国佑民”来看,他也恭请水部尚书神像上了封舟。久米即久米岛,又称姑米山,为“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凡琉球贡船从福州回国,中国封舟前往琉球到此,认为进入了琉球国界。福州台江万寿尚书庙中还保留有册封琉球正副使林鸿年、高人鉴捐资修葺尚书庙的碑刻。</p> <p>  除了这三块匾额,在万寿尚书公庙保存的10多块纪念石碑中,有四块石碑与琉球有关。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嘉庆五年(1800年)、嘉庆九年(1804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和道光十八年(1838年)。</p> <p>  嘉庆五年(1800年)修葺天后宫、尚书庙。嘉庆七年(1802年)立碑纪念,碑头为“嘉庆岁次庚申年修建天后宫尚书庙众善信题捐缘金姓名开如于左”。在碑文中间,清晰写着,“琉球大船直库筑登之亲云上番银拾元;大船内佐事等九人番玖圆;水手五名钱壹仟文;琉球大船直库水手肆拾名番银壹拾圆;琉球直库长岭亲云上番壹拾圆;大厅佐事等九人番玖圆;定加子共六人钱壹仟文;水手共二十六名钱贰仟文;琉球封王直库头号二号船番贰拾柒圆。”以上捐款的琉球人有直库、定加子、作事、佐事、水主及水手,共计95人。嘉庆五年(1800年)正值清朝册封琉球世子尚温之年,册封正副使为赵文楷、李鼎元。按照时间来看,应该是当年夏季风讯之前,赵文楷、李鼎元还未出发前往琉球。这95名琉球人就是前来福州迎接天使的接贡人员。当时琉球经济实力有限,但有如此之多琉球人踊跃捐款,也充分反映了这一年中琉友好交往的盛况。</p> <p>  嘉庆九年(1804年)修葺天后宫和尚书庙,善信捐款的纪念碑刻,上面清晰写着:“嘉庆甲子年修定天后宫尚书庙各善信题捐缘金姓名开如于左”等字样。其碑刻中间偏下位置,有着琉球人为天后宫和尚书庙的捐款记录,“琉球贡船直库等捐番壹拾玖、圆钱贰仟文”。清朝时期,琉球国惯例每两年进贡一次,进贡使团成员包括王舅、耳目官、紫金大夫、正议大夫、存留通事、都通事、火长、直库、朝京都通事等官员,石碑上记载的“琉球贡船直库”就是其中之一。清朝时期,琉球进贡使团的官员通常由“闽人三十六姓”后裔以及琉球人组成,上面所说的官职中,除了王舅、耳目官和直库这三个是固定由琉球人担任外,其他官员基本都是福建“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担任。琉球贡船的直库为尚书庙捐款,可见陈尚书在琉球的传播之广、影响之深。</p> <p>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八月万寿尚书庙修葺扩建,修理庙道,增高后墙,拆盖殿后左右走马路,并增置道头店屋数间。尚书庙修葺扩建工程结束后,特立碑纪念。碑文中清晰记载着,“球帮张孝祯、江天喜、陈存发各捐番贰拾圆”。球帮,即当时专门与琉球贸易的商人,福州河口地区为琉球商人集居之地,当琉球贡舶来闽时,其地繁华殷盛,曾为全城之冠。球帮还在河口地区修建了会馆,因为会馆由“闽人三十六姓”的十家后代联合建起的,故福州民间称之为“十家排”。“十家排”兴盛时期,琉球商人所需要的货物都交给他们代理,当时福州地区的一般商人都和“十家排”做生意,琉球国所需要的南北货物,都集中于此。“十家排”相当于官家默许的牙行,和广州的“十三行”性质差不多,成为福州和琉球贸易的中心地。除了“球帮”外,这块石碑中还有“闽安镇副总兵黄贵”“都守千把等”“捐番壹佰圆”的字样。闽安镇巡检司可以说是琉球船只达到福州后的第一站,巡检司的主要职责是待琉球贡船到达福州时,申报各衙门并派遣千百户一员前去接应琉球进贡船只到指定地点停泊,以等候检查。待次日检查完毕,验明批照,封钉船舱后,由巡检司派出官员充作向导,引贡船驶达福州番船浦停泊,在市舶官员的监督下,将贡物存入进贡厂。</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