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报刊新闻 >> 正文

从双杭街走出的平民诗人

2016-09-20 09:04:56   来源:《福州晚报》2016年9月19日A13版    【字号
<p>  张一琴(1869~1952),字鹤廉,清同治八年(1869年)十月出生于南台义洲乡。小时候因为家贫,在中药店当学徒,因认字不多,想继续读书,经常深夜哭泣。店老板问他为什么哭,他说自己想读书,店老板被他感动,于是允许他回家求学。</p> <p>  “鹤师”</p> <p>  林纾在苍霞洲龙潭书院主讲,张一琴拜他为师,学习诗词古文。因为家贫无法交学费,他于是每日为其师教蒙童以偿学费。起初,张一琴参加秀才考试,文章中多引用《百子金丹》一书,主考官嫌其文章芜杂,没有录取他。于是,他越发励志勤学,博览群书,手不释卷,悟学问之道,重实际,戒虚浮,最终融会贯通,学业日进。每逢文友会集,他独坐一隅,浏览之前所未读之书,众人都善意地与他开玩笑说:“张兄又发呆了。”</p> <p>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一琴参加乡试,考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同年中举的有唐瀚波、高稔、肖萝馥、王元龙、洪亮、郭起渔、马锡候、陈谦伪等人,而且都是南台人。南台从来都是商贾辐辏之地,本地人多讲求发家致富,此年难得有这么多人中举,人才济济,堪称盛事。而且在南台义洲乡这个僻陋的地区,张一琴又与唐瀚波一起考中举人,一时更传为佳话。1903年,张一琴去北京参加会试,不幸名落孙山。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张一琴被签补为候补知县,他推辞不应,入福建高等学堂、福州府中学堂任教习。</p> <p>  1912年后,张一琴任福州乙种商业学校、福州中医专门学校教员,以教学卖文为生。张一琴平素体质强固,无一般旧文人弯腰驼背的病态。他授课声如洪钟,讲解精辟,座无虚席。张一琴早年也曾经在义洲泰山庙设私塾10年,学生很多。学生对他十分尊敬,都尊称其为“鹤师”。南台词宗</p> <p>  福州,文人雅集,其最著者,在城里有“托社”,在南台有“志社”。张一琴等人修筑的“志社”诗楼,素称“诗钟之乡”。</p> <p>  张一琴所作清新恬淡,多有佳句,坛坫传诵,诗名益大。“志社”社长翁心组病故后,他被推为南台词宗,选任“志社”社长。当时,福州及外地,凡有大唱征诗,必请他为主评。及期,他不厌其烦,装订成册,仔细推敲,一定不会沧海遗珠。评取前列十大券后,也分别密封,依次揭唱,从不事先透露。他处事公正严肃,令人信服。</p> <p>  张一琴经常阅读报纸,关心时事,福州城内的各界人士多喜欢与他交游。他被人称为“魁士达人”。他虽周旋宴集酬酢之中,但不减文人本色,无低俗之态。</p> <p>  1949年秋天,福州解放,党与政府关心张一琴老人,曾多次邀请他参加省市招待会,岁时节日还有馈赠。1952年8月,张一琴不幸病逝于义洲里家中,终年83岁。</p> <p>  张一琴生平著有《荷田诗文集稿》各一卷,未刊行,不幸在“文革”中,抄家焚毁。</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