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乐民心 精彩台江显活力
今年是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台江区坚持把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作为实现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不断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居民能够充分享受文化成果。
台江三方面齐发力
提升爱好者专业素质 文体队伍蓬勃发展
昨日上午,台江区文化馆声乐室传来婉转嘹亮的歌声。记者寻声而至,只见6名中老年女性正在声乐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歌唱。
“为了这次比赛,我们准备了一个多月。”50多岁的刘阿姨来自滨江中老年合唱团,她告诉记者,她们正在为福州中老年“旗媛杯”声乐大赛做准备。刘阿姨说,她们都是各个激情广场的骨干,通过选拔成为台江区文化馆的“特殊学员”,每周可以来上3次声乐课。
该合唱团的陈阿姨说,在这里,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大家进步很快,回去又可以教更多的学员技能,提高大家的演唱水平。“我们在一起练歌,气氛特别融洽,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年生活充实又丰富。”能代表台江参加全市的选拔,陈阿姨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据了解,台江区文化馆整合了全区50多个社区的群众文艺爱好者300多人,组成了20多支专业队伍,对他们进行专业训练。
这只是台江区打造群众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台江区在“十五分钟文化圈、免费开放、公益演出”等三方面齐发力,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的全面性、均等性和便利性。
与此同时,台江区还精心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目前已形成“江滨大舞台想唱你就来”、台江区社区艺术节等多个文化活动品牌。接下来,还将筹备陈文龙民俗信仰研究会、茶亭十番音乐研究会等。
目前,台江区共有龙灯、十番、舞狮、伬唱、高跷等民间文艺队伍36支,群众性激情广场22个。全区在各社区、公园、广场及楼宇空地建有118个晨晚练点,开展拳、功、操、舞、鼓等项目的健身活动,每个站点都配有各个健身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区共有87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活动在各个站点,义务指导群众开展科学健身活动。此外,台江区还建立了区健身辅导站点、街道中心辅导站、社区活动站点的三级活动网络,为群众参加健身活动提供了平台。
拓展非遗传承新思路打造“非遗进校园”品牌 大批非遗项目得到保护
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台江区重点打造“非遗进校园”品牌建设。通过与非遗老艺人、市曲艺团、闽剧院联系,选派老师在台四小、台三小胥民渔歌基地、宁化小学民族民间舞蹈基地等参加每周两节课的培训活动,积极探索非遗教学新思路,为非遗保护工作播下“星星之火”。
此外,台江还通过非遗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对特殊群体进行感化和帮助,目前已分别在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福州市盲校分别设立茶亭十番培训基地,并将新增“福州根雕(台江区)岐头培训基地”。
近年来,台江区对茶亭十番、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商神”张真君信仰等一大批非遗项目进行了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体系。截止2016年中,全区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3个,市级9个,区级62个。
全民阅读引领文明新风尚
区图书馆不断升级 双杭特色数据库建设加快
作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江区图书馆全年全天开放,除每周一下午闭馆,周末和节假日均正常开放。
台江区图书馆作为全区图书借还“一卡通”服务中心,运作渐趋成熟。同时,区10个街道文化站均配置有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具备了设置“一卡通”公益性图书馆延伸流动服务点的条件。
今年上半年,台江已完成区图书馆多功能室隔音升级、电子阅览室开放式设计工程,增设少儿阅读区“贝贝国学”触控一体机及成人阅览区超星电子书阅读机等设施。接下来,将加大双杭特色数据库建设力度,完善区图书馆网站,将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网络资源推广到街道、社区基层服务点,力争今年底实现自助办证、自助借还,为总分馆建设做准备。
根据《福州市台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到2017年,全区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指标达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到2020年全面实现与全区经济水平、人口状况和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强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