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媒体看台江 >> 报刊媒体 >> 正文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2019-09-26 09:31:55   来源:《福州日报》9月26日第6版    【字号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人指南台山与川,大惊喜气异当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台江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昨日,台江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报告会,活动由中共台江区委组织部、中共台江区委宣传部主办,台江区融媒体中心承办,70年来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正式揭晓。

  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台江区人民群众不畏艰难困苦、砥砺奋进的生动再现。

  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台江区党员干部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无悔坚守。

  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台江区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真实写照。

  奋斗成就伟业,发展鼓舞人心。今天的台江已经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向世界展示新时代新形象。让我们一起倾听这10个故事,感受台江巨变,展望台江未来。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台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海峡金融商务区灯光秀。谢贵平 摄

  1旧屋改造

  让更多居民实现安居梦

  “20年前,我们哪能想象可以从破旧的棚户区搬出来,住上宽敞的楼房!”家住苍霞新城、年过七旬的唐庆旺感慨道。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唐大爷家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唐庆旺介绍,他的爷爷是疍民(水上居民),在船上漂了一辈子,他的父亲在木板房租了一辈子。而唐庆旺直到31岁结婚时,才拥有了9平方米的家。“房子昏暗闷热不说,就怕哪天谁家发生火灾,烧得左邻右舍片瓦不留。”唐庆旺说,上个世纪末,苍霞仍然以连片的棚屋为主,木板墙上的缝隙常年用报纸糊着,是“纸褙福州城”的典型代表。

  时钟拨回到2000年7月2日的中午,气温40摄氏度,低矮的棚户区闷热压抑。一位高大挺拔、面带笑容的中年人敲门进入唐庆旺的家。看过房子、拉过家常,中年人又提出想上阁楼看看,却发现弯腰也很难爬上去。

  一周后,这片3441户9511人的棚屋区动迁启动。不到一个月,搬迁完成。短短一年时间,苍霞新城拔地而起,唐庆旺收到了选房通知。

  原来,那天敲他家门的,是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他和身边的干部们选在最热的天、正午时候来棚户区调研,亲身体验群众的疾苦,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

  “过去有多艰苦,现在就有多满足。”唐庆旺说,苍霞片区越变越美丽,他的儿子还搬进了更大、更新的高层住宅小区,居住条件一代更比一代好。

  20年来,台江总计改造400万平方米旧屋区,为20万台江人改善居住条件,极大改变了城区面貌。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苍霞新城。记者叶诚 摄

  2服务群众

  破解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苍霞家园事务服务中心。记者叶诚 摄

  漫步在台江区苍霞新城嘉和苑,小区环境整洁美观、绿化景观赏心悦目、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投入使用近20年的老旧小区。

  7年前,物业公司因管理不善退出苍霞新城5个小区。这些无物业管理小区今后怎么管?3000多户居民的管理工作成了一道难题。

  面对这一难题,台江区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成立苍霞家园事务服务中心,探索实施非营利性的民办非企业组织参与小区物业管理模式。

  “苍霞家园事务服务中心不以营利为目的,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苍霞家园事务中心主任方兰凤介绍,中心实行“政府引导、社区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监管模式,开展非营利性的小区服务,最大程度地激发民间组织管理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使社区管理工作更趋和谐、更具活力。

  与此同时,苍霞家园事务服务中心按照“差别分类”的管理原则,分别实施“温馨家园”“清洁家园”“平安家园”三大服务行动计划,解决了困扰老旧小区管理的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车辆停放无序、小区安防设施覆盖等“老大难”问题。“这几年,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生活在这里感觉更加舒心了。”住在苍霞新城嘉惠苑的居民陈君升对此称赞不已。

  “经过多年实践,苍霞新城5个小区均达到‘安防设施配到位、绿化植被有人养、环境保洁有人做、人员进出有人问、车辆停放能有序’基本需求,居民认可度、满意率日益提高。”台江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条件相对成熟的部分小区纳入苍霞街道第二批家园式管理老旧小区,实现规模管理。同时,今年8月,台江区正式向全区推广苍霞家园事务服务中心的经验和模式。

  3社区党建

  “五事”工作法推向全国

  家住茶亭街道洋头口社区世贸臻园的居民林先生,平时热心小区的公益事务。他想引进一些公益项目服务小区居民,但小区物业和居民对其方案并不支持。

  林先生向社区“五事”工作室倾诉之后,社区党委认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走访小区居民,收集意见建议。在完善方案后,废旧衣物回收柜、便民存放箱等一系列公益设施成功进驻小区。

  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近年来,台江区持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结合“一居一特色,一居一亮点”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打造出一批具有台江特色的社区党建品牌,洋头口社区“五事”工作法便是其中的品牌之一。

  洋头口社区位于台江区中心地带,属于商住混合型社区,现有居民约4700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仅11名。为进一步提升党建服务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社区创立了“五事工作法”,即听群众说事、让群众议事、帮群众理事、向群众晒事、邀群众评事。

  洋头口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静介绍,社区通过设立居民说事日、悬挂居民说事箱、征集困难群众“微心愿”等方式,不断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社区民情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一区一档”,积极构建“社区民情直通车”。“如此一来,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郑静说。

  去年12月,“五事”工作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台江区把“五事”工作法作为蓝本写入创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实施方案。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洋头口社区工作人员向社区居民讲解“五事”工作法流程。

  记者郑帅 摄

  4传承文脉

  保护老城老街风貌个性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茶亭新貌。(台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真漂亮!修复得跟原来的茶亭一模一样。”上个月底,不少路过八一七路茶亭街的市民惊喜地发现,老茶亭又回来了。

  作为清代茶亭庵的历史遗存和200年的城市地标,茶亭见证了福州城的变迁发展。今年3月,茶亭保护修缮回归工程正式启动,按原面积、形制、样貌,采用传统建筑手法及工艺精心修复,保留了福州古民居的特色。如今,远眺茶亭,屋盖古色古香;细看梁架,垂花柱造型别致。

  值得一提的还有,茶亭街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茶亭十番音乐和省级非遗项目茶亭老天华乐器的发源地。“茶亭的回归,不仅能够增加公园的文化底蕴,而且传承了茶亭街的历史文化遗产。”台江区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作为福州这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江区始终坚持“保老城、建新城”的思路,深入挖掘和保护利用以文物史迹、古厝会馆、商贾民俗等为主体的“海丝”文化遗产,努力打造具有福州特色、台江元素的历史文化品牌,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5江滨大道建设

  台江多了一张五彩名片

  微风习习的傍晚,台江区光明小学老师肖海燕时常会漫步在江滨大道上,路边绿树成荫、鲜花四季常开,江滨公园里传来阵阵鸟鸣,让她心旷神怡。

  时间拨回到1998年的夏天,暴雨瓢泼。沿江大片棚户区和几万人口经受住了特大洪水的考验。“这一切的改变都要从江滨大道的建设讲起。”肖海燕说。

  1996年10月,台江祥板村毛家兄弟率先搬迁,台江打响了全市江滨大道拆迁建设的第一枪。此后3年多,数百名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许多“老台江”看来,江滨大道的建设惠及千家万户,不仅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更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项“民心工程”,大家亲切地称之为“三线合一”工程——

  江滨大道是榕城儿女的“防洪生命线”。1996年,我市着手修建堤路结合的江滨大道,使福州城区防洪能力提高到200年一遇,闽江北港北岸得以免受洪涝灾害的侵扰。

  江滨大道是吸纳众多投资者的“城市经济线”。它拓展了福州城市发展空间,推动福州城区向东发展,激活了沿江地块的跨越转型,中亭街、闽江码头重新繁荣,两大商务区拔地而起,成为镶嵌在江滨大道上的璀璨明珠。

  江滨大道是游客慕名而来的“旅游景观线”。由望龙园、缤纷园、闽风园和闽水园串起来的“金外滩”,将有福之州打扮得宜人宜居;海峡金融商务区灯光秀、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马拉松赛、奥运圣火传递,将有福之州绘成“金名片”推介给了世界。

  “今天看着美丽的江滨风景,不仅唤起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更是激发了我们打造幸福之城核心区的热情!”肖海燕说。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圣火传递途经江滨中大道。

  记者郑帅摄

  6招商引资

  小楼长 大招商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陈奇 摄

  近年来,台江区的招商更多借助楼宇经济、商贸经济优势,引进更多的总部型、创新型、成长型企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台江区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建立“楼长制”,由区领导分别担任40多座楼宇的“楼长”或“党建楼长”,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干部担任“楼管员”,形成项目引进、服务、协调紧密衔接的楼宇招商工作链。

  福州海西现代金融中心的欧珅就是一名“楼管员”,参加招商工作3年多时间里,她忙碌的身影留在了海峡金融商务区、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留在了北上广深。

  “为了找到好项目,我们区的招商小分队曾一个月内三次到北京招商。”欧珅回忆说,第一次进京,小分队从飞机落地开始,就直奔精心筛选的企业和机构,在不到4天时间内,上门拜访25家企业,推介台江投资软硬件环境。第三次进京,就与意向明确的10家企业进行了合作洽谈,敲定了项目推进时间进度表。

  从一栋写字楼到另一栋写字楼,一家企业接着一家企业,由于事务紧凑,时间紧张,带队楼长只能利用在车上的时间碰头研究下一个项目的洽谈要点,大家的午饭就买个盒饭在车上“扒拉两口”应付过去。

  在招商过程中,小分队好几个成员或多或少地出现身体不适症状,“但大家不想错过任何机会,既然已经和企业约定好,就必须坚持赴约。”欧珅说,正是大家真诚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得到了客商的高度认可,促使一个又一个项目落地台江。

  7营商环境

  从小微企业到福文化使者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作为升龙汇金中心“副楼长”的鳌峰街道干部走访企业。

  记者郑帅摄

  “庄银从最初的小微企业,一步步成长为台江区的重点文化产业企业,离不开创新创业,更离不开台江这个孕育闽商的沃土。”说起福建庄银实业有限公司的成长历程,企业代表陈一迪不无感慨。

  作为一家由80后青年企业家创办的企业,庄银在市场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一度找不到发展方向。有一天,一位区领导(特艺城楼长)来到特艺城四楼巡楼。“楼长跟我们说,庄银的银壶银器很有特色,可以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的东风,实现从订单批发向创意设计、文创产品方向发展。”陈一迪回忆,这次走访之后,企业渐渐清晰了发展思路,并开始朝着这个方向探索。员工通过参加省、市文产培训获得理念提升,企业产品不断发展创新。在政策的引领下,庄银被纳入到台江区文化产业企业名录库中,并获得对接各种展示展销的机会。

  陈一迪告诉记者,作为展示福建和福州独特福文化的使者,庄银企业的银器还随“福州日”友好交流团走进欧洲,亮相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清新福建”上海推介会等多个重要活动,成为福往福来的“福器”。

  从台江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到台江批发市场走廊,再到台江万达商圈、电子商务基地、鳌峰广场、苏万宝商圈,台江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众多商圈商城。同时,商圈升级改造“十大工程”正在推进,台江业态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台江区全力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司总部和创业者入驻,也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的成功企业。

  8立德树人

  青少年教育的“鲲鹏模式”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鲲鹏社工与亲子家庭一起参与社区趣味运动会。

  记者郑帅摄

  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台江区重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的作用。“鲲鹏”,就是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青少年道德教育、心理疏导、习惯养成的一个优秀典范。

  作为“鲲鹏”的一名党员社工,蔡标兵从事青少年社工工作已经10年,但是他永远也忘不了人生中接到的第一起案例——深夜求助电话。电话是一位孩子母亲打来的。因为孩子学业压力大,考试失利,再加上父母正闹离婚,孩子情绪一激动,产生了过激行为。

  “我到他们家时,孩子拿着刀紧贴自己的手腕,拒绝家人靠近。”回忆起10年前的这一个深夜,蔡标兵依然历历在目。为了靠近孩子,蔡标兵对孩子进行危机干预和情绪疏导,孩子感受到了被理解被包容,慢慢的放下了刀,开始向他吐露心声。随后蔡标兵采用家庭治疗方式召开家庭会议,修补家庭的情感问题,让这个原本濒临破裂的家恢复了和睦。

  在鲲鹏,像蔡标兵这样的社工共有15名,平均年龄不到25岁。他们每天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帮助失学、失业、失管的问题青少年。揭牌至今11年,中心接待了1万名以上青少年,累计帮助900多名青少年摆脱困境走上正道,“鲲鹏模式”也成为全国品牌。

  9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春风化雨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钱宏伟在社区为志愿者做培训。记者郑帅 摄

  钱宏伟是台江区一名党员志愿者。从一名军人到一名转业干部,钱宏伟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志愿服务的初心。

  钱宏伟很早就开始捐资助学,帮助那些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体。他从每月仅有的津贴费中省出15元、20元、25元,寄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5年来,他尽心尽力组织、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荣获中华慈善奖、全国最美志愿者、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全省最美家庭等荣誉。今年,还创建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钱宏伟志愿服务工作室”,围绕助学、助残、理论宣讲、志愿培训等主题,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

  “我做这些志愿服务,不图什么,只希望让老百姓在我们这些党员和志愿者的行动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是钱宏伟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而正是有了无数个像钱宏伟这样的志愿者和全区上上下下的拼搏,台江区连续五届荣膺省级文明城区。

  10红色传承

  新闽江航线继往开来

感受沧桑巨变 拥抱美好时代  台江十大奋斗故事揭晓

  “我在台江说爱你”创意快闪活动在闽江游船上举行。谢贵平 摄

  乘坐游轮夜游闽江,观赏闽江北岸的海峡金融商务区大型灯光秀,是许多游客的最爱。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七十多年前,闽江上曾活跃着一条“红色地下航线”。

  解放战争时期,在台江的闽江轮船公司一艘叫“青岛号”的客轮上,有数名船员是中共地下党员,当年30岁左右的卞贞文就是其中之一。回想起70年前的往事,卞老热血依旧,他说:“青岛号是客轮,我们就利用乘客人多的特点,趁乱将电台配件、枪支、弹药藏起来,偷偷运到南平。有行动时常常要连夜运送,大家一晚上都不睡。”

  就这样,中共福建省委成立了中共闽轮支部,在闽江流域开辟了一条从福州上下杭通往闽北革命游击区的水上“地下航线”,为闽北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和各地下党的地下武装运送了大批人员、武器和物资。“地下航线”的党员们以自己的职业为掩护,以船舶和码头为战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为巩固福建老区根据地、解放福建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台江区委围绕“地下航线”党史、“闽江游”旅游资源以及台江码头区位优势,打造了“滨江党建”品牌。将“鼓山号”游船打造成“红船”,在船上设立党小组,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成为福州的重点旅游项目。今年5月,在“滨江党建”品牌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共建共享、开放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筹建福州红色航线教育基地,建成红色教育展厅230平方米,投入2艘游船常态化经营“新航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