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报刊新闻 >> 正文

双杭永德会馆捐建者林青山的抗日家事

2016-09-09 11:03:04   来源:《福州晚报》2016年9月9日A5版    【字号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jxww.cn/uploaded/2016/09/09/7fb7ec82b420cffa041d1873fea02365.jpg" alt="" width="175" align="" border="0" /></p> <p>  他是双杭醒镜牌卷烟厂老板,他是闻名海内外的报人,他将三个儿子全部送上抗日前线,将本在香港银行担任高管的长子送去当空军,将另外两个儿子送去当陆军,最小的儿子参军时还未满17周岁,次子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p> <p>  在双杭连毗的商号会馆中,有一座永德会馆与一个英雄之家相连,当年捐巨资修建永德会馆的林青山,不但在海外宣传抗战,动员华侨或捐资支援祖国抗战,或直接回国杀敌,还将三个儿子全部送往抗日前线,次子在与日军血战中壮烈牺牲。 ■刘琳 文/图</p> <p>  林青山(1892~1976),字永德,笔名不老山人,福建永春人,新加坡华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马来亚《益群报》董事兼总编辑、印度尼西亚《苏岛日报》董事兼总编辑、新加坡《南洋商报》主笔、新加坡《民国日报》主笔、菲律宾《前驱日报》董事、广东汕头《星华日报》董事等。</p> <p>  林青山出生书香世家。祖父林洛川擅长绘画,在当地颇有名气,父亲颇通画技,林青山也自小学画。三岁时父亲去世,靠着母亲娘家接济度日,外祖母供他读私塾。十五岁时,林青山进入卫理公会开办的华美书院。1907年,永春暴发鼠疫,林青山的母亲不幸染病身亡。1908年,林青山从华美书院毕业后,南赴新加坡谋生,专事橡胶生意,收入颇丰,胶园规模不断扩大。当时新加坡是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大本营,林青山很快接受了孙中山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新中国的思想,加入了同盟会,积极为同盟会发动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捐款。</p> <p>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孙中山继续革命,讨袁护国。林青山为孙中山奔走筹款,自己也一次次用经营橡胶生意的获利支持孙中山。1915年,他还与广东籍华侨彭泽民等一起,组织华侨讨逆军,反对袁世凯称帝。</p> <p>  富了之后的林青山,还在南洋办过华校,如曾在新加坡嘉东创办“浚源小学”等。报人·抗日宣传铁笔</p> <p>  林青山还是一位杰出的华侨报人。为培植革命新生力量和宣传孙中山革命主张,奉孙中山之命,林青山等于1919年在马来亚吉隆坡创办《益群报》;1922年,林青山在印度尼西亚棉兰又与他人联合创办《苏岛日报》。</p> <p>  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林青山参与创办的这两份报纸,都旗帜鲜明地揭露日军侵华野心与暴行,支持祖国抗日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这两份报纸,在发动南洋华侨筹款、抵制日货和回国参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益群报》一直战斗至1937年停刊,《苏岛日报》坚持到印度尼西亚沦陷时才不得不关闭。</p> <p>  孙中山曾亲笔为《益群报》题词“公理日彰”,为《苏岛日报》题赠“南天一铎”。</p> <p>  林青山在担任新加坡的《南洋商报》《民国日报》主笔时,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进行抗日宣传。1924年,《南洋商报》复刊后,林青山曾任主笔,撰写抗日评论。1928年,山东“济南惨案”发生后,《南洋商报》旗帜鲜明地揭露日军暴行,呼吁华侨抵制日货,使日本在新加坡“与华人之贸易已完全断绝”,华侨不为日本起卸货物,不为日本渔船销售商品鱼,日本医生、理发匠等也“全无华人顾客”。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为及时报道战事,《南洋商报》将午报改成早报,以第一时间向读者介绍中国战事。1937年7月,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南洋商报》成为动员新加坡华侨抗日救国的强大文化阵地。</p> <p>  为进一步聚集菲律宾华侨的抗日力量,1933年,林青山与王雨亭等在菲律宾马尼拉创办《前驱日报》,并出任董事。他们利用这一平台,揭露日本侵略中国暴行,介绍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事迹,发动菲律宾华侨支援祖国抗战。</p> <p>  1935年,林青山以菲律宾《前驱日报》记者身份回国采访,撰写了不少战地通讯。1936年,《前驱日报》因资金问题停刊。林青山回国,与华侨富商胡文虎合作,在广东汕头创办《星华日报》,并担任报社总经理,全力宣传抗日,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宣传阵地。</p> <p>  实业家·送子杀敌英雄</p> <p>  1939年,经好友李济深函介,林青山回到福建任省府参议等职,不久后便辞职留在福州办实业,以促进战时中国经济发展。1942年春天,他在福州双杭开设醒镜牌卷烟厂。两年后,福州沦陷,工厂停业。林青山曾蝉联福州市漳泉永同乡会三届理事长,对贫病以及过境同乡尽力资助。其间,捐资并主持修建双杭永德会馆。</p> <p>  为帮助祖国抗战,林青山将三个儿子送回祖国投军。长子林大卫本是香港银行高管,听从祖国和父亲的召唤,辞掉高薪工作,毅然回国,参加空军,为飞虎队当翻译,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后,回香港银行工作;次子林大安参加陆军,在四川战斗中牺牲;三次林大章,也参加了陆军,在太湖之战、福州光复之战等抗日血战中屡立战功。</p> <p>  林青山三子林大章,生于1923年8月,后来长期生活在厦门,先后在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卫校工作。90多岁时,他还清楚地记得父亲送他参军抗日的一幕幕,“父亲一连写了两封信催我回国,大意是:你赶紧回来,我会支持你报国从军的愿望!国难当头,南洋非久居之地,只有回国抗战才有所作为。1939年冬天,我从南洋回到祖国。1940年,父亲把我送到军政部第十三补训处参军入伍。”当时,军政部第十三补训处林大章在南平时,本有机会到黄埔军校读书,但他想,“回国是要参战,我去学校干什么?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千万不要让我离开队伍,我要上前线,我还能上战场。”之后,他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大湖战役,与日军浴血搏杀,立了战功。</p> <p>  新中国成立后,林青山当选为福州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又担任中国红十字会福州分会常务理事、归侨联谊会筹备委员会委员、中苏友好协会会员等。1950年初,林青山加入民革。同年底,他回南洋,将其在吉隆坡的橡胶园卖掉,回国后向国家捐献了三百多万元。抗美援朝时期,他担任福州市侨委募捐委员会主任,积极动员华侨为保卫新中国多做贡献。1952年林青山由福州迁居上海,任上海市侨联常务委员。1953年,首批受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此后,林青山在家安心写诗作画,颐养天年,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做过不少工作。1976年,林青山病逝于上海。</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