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旅游 >> 正文

大庙山

2016-08-18 17:45:59      【字号


  名称由来

  据说此山原名惠泽山,汉高帝五年,在此山册封无诸为闽越王。无诸死后又在山上立庙祀之,故名大庙山,一条大庙路就在山之西麓。大庙山,位台江区上杭路、大庙路和延平路之间,面积约6公顷,山高31米。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因无诸助刘邦灭秦击楚有功,汉王朝遣使册封无诸为闽越王,无诸在此筑台受封,此台称为汉闽越王台。后人为纪念无诸,又在台旁建闽越王庙,俗称大庙或无诸庙,此山称作大庙山。大庙历经唐大中、宋元禧、明隆庆、清道光年间重修或修建,民国时期毁。

  钓龙台

  大庙山上古迹有钓龙台。相传东越王余善曾在此垂钓,故称。台高4丈,周围36步,台上可坐百余人。明末,曹学佺咏钓龙台诗云:“山河原属越王台,台下江流去不回,祗为百龙先一钓,纷纷鳞甲载江来”。台之西向有钓龙井,直径1.5米,井深水清,民间传闻系“龙泉”,可祛病。宋淳化四年(993年),山上置钓龙院,院中有达观亭,碧光亭。宋蔡襄为达观亭作诗,诗云“峭峻钓龙台,飞亭压其端,旷达四无际,因之名达观”。宋程之邵为碧光亭作诗,咏曰:“寺压高台最上头,一亭新就得清游”。山上有一石碑,上刻“全闽第一江山”,是摹刻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之笔迹;尚有宋书法家赵汝愚所书“南台”两字。明洪武三年(1370年),山上建有风云雷雨山川坛,西隅附祀日本、琉球、渤泥山川之神,春秋仲月上巳日合祭。清咸丰年间,潞河白让卿观察使游闽时,借居此山,题一对联:“卸远山,吞长江,西南诸蜂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风雨之际枕簟生凉”。

  清道光年三十年(1850年),乡民集资修闽越王庙,并在其旁建“台江第一亭”,亭之右又建“榕阳山馆”,挹远山,瞰大江,堪称城南胜境。诗人陈雪樵题一联:“林气映天,竹阴在地;月明如昼,江流有声。”诗人吴梅臣亦作一联:“窗中列远岫,天际误归舟”。

  相关事件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林则徐裔孙林炳章等在山上建旨在反对贩售鸦片的“去毒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台江地区诗人于山上建“志社”;民国6年(1917年),又建诗楼。陈宝琛为志社署额。楼前榕树双株,老干虬枝,日影不到。诗人萧梦馥曾书一联:“双树容听法,白云悠为怀”。诗楼外有一联:“山林一席供歌啸,城郭千家入画图。”诗楼南面旧墙上镶嵌着3大块青石石碑,系由清末诗人陈衍、林苍、唐瀚波撰文,书法篆刻名家洪亮、萧梦馥、陈廉撝各写一碑,载入《福建通志·名胜》卷。 闽越王庙后有“瓜莲精舍”,闽人于六月办“瓜莲会”,以祀越王。此处乃宴息之所,前有小池,旁即钓龙井,花石掩映,颇具幽趣,有一联曰:“瓜雨莲蓬池上社,柳烟梅月井边台”。

  大庙山下龙岭顶,有新镌两副对联:一是“江潭水碧诗无尽,台榭花红意自如”;一是“龙腾巨浪开新局,岭跨长虹化坦途”。分别嵌入“台江”、“龙岭”两字。这两联是当代诗人刘长卿和陈涓音所撰。山巅有一块石头,传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旧时,每逢农历九月九日,有很多游人来此登高游玩。 1990年,大庙山碑刻及“去毒社”、“志社”旧址尚在,大庙等建筑已无存。

  人文历史

  勾践传六世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王的后代统领部众流落到东南沿海一带,无诸就是当时福建境内的越族首领,他在战国后期自称闽越王。  在闽越故地设立闽中郡,由无诸统领故土。无诸以福州为中心,积极发展生产,势力逐渐强盛。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地民众纷纷响应。无诸也在福建举兵反秦,后随刘邦伐秦伐楚,素有战功。因此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立无诸为闽越王,统领闽中故地,并派使臣从海路沿闽江而上到福州正式册封。

  为了迎接汉使臣,无诸在闽江边的一座山上建台,在此正式接受册封为闽越王,后此山就称为惠泽山。几年后无诸去世,相传就葬在册封台后面。后人为了纪念无诸,在册封台旧址旁建武烈英护隆闽王庙,也称汉闽越王庙,俗称大庙。

  名人古迹

  唐、五代以后,山麓江边街市兴起,称潭尾街,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全闽第一江山”石碑立于山麓,因此南台山就有全闽第一江山的美誉。由于人们对闽越王庙的崇拜,南台山到清代后又改称为大庙山。  大庙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登临游览怀古之处。元代诗人范德机有咏余善钓龙台的诗曰:“海角钓龙人杳,云间待雁路迢。若为借得山头石,每到高秋坐看潮。”更多的诗是登临钓龙台怀念无诸,如明初著名诗人王恭《题无诸庙》诗曰:“野庙大江畔,潇潇树色寒。断碑荒草蔓,画壁古苔干。龙去春潮在,猿鸣海月残。英雄那可问,东逝更漫漫。”可惜的是,闽越王庙于1922年因失火被烧毁。

  如今,大庙山闽越王遗迹地已成为福州第四中学校址。米芾写的碑文已遗失,后人陆某补写了一个碑,现立在福州四中内。.现在尚存的遗迹除“全闽第一江山”石碑外,还有钓龙台、钓龙井、登高石,而最重要的古迹闽越王庙还未重建。

  典故传说

  大庙山历史悠久,古迹多,传说也多。它同仓山的烟台山一样,之所以未与鼓楼的“三山”一起合称“五山”,皆因这两山均在城外。但它的许多美好的传说却令后人永难忘却。

  首先,说无诸的后裔东海王余善相信世间有龙的存在,遂突发要在山上钓白龙的奇想。因为当时山的周围还是一片汪洋,他便在山上建了一座钓龙台和一口钓龙井,天天坐着垂钓,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也有人说从白龙江钓得一头白龙,养在山岭顶的一口井内。)。这钓龙台和钓龙井至今还能找到一些残迹,有关部门正图修复,供人游览。

  其次,说古时由天上坠落一颗天星于山上。因为是天星,所以小孩往上一登就会长高。有了这个传说,福州早年便有了“九月九”上大庙山登高的习俗。到了那一天,大人带着小孩,从四面八方涌来。自古上大庙山有三条通道,一是从油巷下(今隆平路北端)经龙岭顶而上;二是从延平路北段,也经龙岭顶而上;三是从大庙路直接上山。到那一天,这三条路被挤得水泄不通。聪明的小商贩抓住机会,在三条路两旁摆摊卖玩具,如土人囝(泥人)、状元帽、关刀等。小孩缠着要买这买那,大人只得慷慨解囊。

  上山就是登高,争取爬上天星(也称登高石)站一会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笔者儿时不知登过多少次,但始终都没有使身高超过1.7米。即使这样,现在如再恢复登高旧俗,带小孩去登的人一定还会很多很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