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台江区积极探索楼宇党建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福州市台江区依托辖区商务楼宇多、企业多的资源优势,在宁化街道钱隆广场等高端楼宇创新打造“商楼红盟”、楼宇“两委”品牌,探索“以楼宇党建促发展,以楼宇党建强经济”模式,强化企业间互动合作、楼宇间交流协作,当好服务企业“贴心人”,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搭建框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角的严密楼宇治理体系
钱隆广场楼宇“两委”揭牌仪式。石美祥 摄
一是楼宇党建有效覆盖。全面细致摸清宁化街道各楼宇党支部及党员数量,动态监测党组织变化,确保党组织工作同步行动、党员对接同步进行、党的工作同步开展。截至目前,宁化街道13栋高端楼宇,成立党组织的企业达72家,下辖党员 280名。
二是楼宇“两委”共治共管。成立楼宇“两委”,即楼宇党委和楼宇管理委员会,选出有代表性的企业党组织书记或负责人作为楼宇党委书记和楼宇委员会主任,楼内党组织、大型企业相关负责人以及街道相关分管担任“两委”委员,“两委”直接隶属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做到“直接管理,一键服务”,将“居委会”模式向商务楼宇嫁接,实现党建、治理、营商三位一体、互促共进。挖掘楼宇内企业资源和服务特色,举办政策宣讲会15场,探索党建引领楼宇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促进楼宇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是部门联动提速增效。设置由街道、职能部门相关人员担任的楼长、楼宇党建专员、楼宇经济专员、楼宇人才专员、楼宇专管员、楼宇税管员、楼宇市场监管员等“一长六员”制度,整合街道、职能部门、楼宇物业、楼宇企业四方力量,共同搭建政府与楼宇、楼宇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精准对接各楼宇运营方及企业的相关需求,凝聚党建工作、楼宇服务、基层治理广泛合力,打造楼宇治理“新引擎”。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形成问题、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定期收集企业或者员工遇到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整理区域内可以提供的行政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形成“资源清单”;将问题清单和资源清单进行匹配,形成可操作的“项目清单”,已为楼宇内企业解决问题30余个。
多元合作,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良好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丰富灵活模式。创新提出“12345”楼宇党建工作模式,理顺楼宇工作机制,打造合作交流平台。“1”即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楼宇内党组织和企业强大合力;“2”即组建两套服务人马,成立“楼宇党委和楼宇委员会”共同管理;“3”即建立“问题、资源、项目”三张清单;“4”即搭建“属地街道、职能部门(城管、市监、税务、公安等)、楼宇物业、楼宇企业”四个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商机制;“5”即开展红色领航、橙色互动、绿色公益、蓝色议事、金色品牌“五彩行动”。
二是强化党群阵地建设。综合考虑楼宇人群密集度和服务便利性,按照“六有”标准打造钱隆广场楼宇党建展示阵地,明确“两委”运行模式,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发挥街道“宁”爱驿站品牌特色,设置金领驿站和党员先锋岗,为来往人员提供免费便利服务,打造有“温度”、有“内涵”、有“品牌特色”的党群服务阵地。
三是完善楼宇管理机制。成立楼宇“两委”工作联席会议,针对“两委”近期活动、楼宇内管理事务等议题进行探讨,把党建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相结合。设立轮值主席,每位任期一季度,充分发挥大企业影响力、带动力,有效激发楼宇内企业的互动积极性,形成一个多元沟通交流、合作共治、依法治理的楼宇治理新格局。
贴心服务,构建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顺畅沟通桥梁
宁化街道钱隆广场楼宇“两委”组织开展“学雷锋 庆三八”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楼宇“两委”切实深化楼宇服务,充分整合楼宇内资源,发挥企业优势特长,针对性开展活动,助力楼宇发展壮大。截至目前,钱隆广场“两委”举办“盟在台江,预见未来”“两委”揭牌仪式等15场活动。
二是多样开展志愿活动。楼宇党组织积极下沉一线,组织186名志愿者协助街道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两委”成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响应号召捐资捐物,并提供志愿者服务,助力缓解基层一线防控人员紧张的情况。
三是强化丰富党员教育。坚持红色思想领航,建立党员和人才“双向培养链”,将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楼宇党建的发展优势,把企业“人才库”建成入党积极分子“蓄水池”,发展物业负责人为入党积极分子,为企业培养政治合格型的管理人才。
来源:省委改革办、台江区委组织部
编辑:陈娜
审核:祝维剑、潘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