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融媒报道 >> 正文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2023-12-05 10:10:07   来源:一线台江    【字号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郑和/文

涨潮汹涌、退潮又静静流淌的『白马河』是闽江的一条主要支流。在无自来水的年代,两岸居民都在河中汲水,洗衣物、家具,『白马河』哺育了义洲、帮洲两岸的人民,她是我故乡的母亲河。

不知从哪个朝代起,闽北山区的木材,从沙溪、建溪、尤溪、梅溪、富屯溪、大樟溪,漂运进闽江的这条内河,排列在这条支流上,河的两岸从彬德桥、洪武道、纸道,一直延伸到山仔里、浦东桥,全长近5000米。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早期的白马河    福州老建筑百科/图

1949年前后,陆路交通不发达,水运成了主力,因为它成本低,一艘民船,两个船民,一个船尾摇橹、一个船头撑竹篙,便可以运输两三吨货物。排工们把上游砍伐的木头,连缀成排,顺流而下,停放在『白马河』宽阔的河面上,形成“排坞”。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排坞   方广岩/图

储木场的扛搭钩这个职业就产生了,搭钩排工把一根根的圆木、排梢钉上竹钉,用竹缆或直条树枝连缀成木排排在水中,这样让木材可以吐脂、晾干,木材的稳定性提高了。

『白马河』一带与汉口、安东并称三大木材集散地。林业中有句话,叫“水浸万年杉”,因为明清建筑主构架是采用杉木的。福州早年民居建筑多是木构为主,因为成本低,材料多,需求量大,而形成了福州多达几十片的木屋毗连区。所谓“纸褙福州城”就是在这样背景中产生的。风火高墙虽属富人与达官的专属,但内结构仍需木材。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杉木   陈虎彪/摄

于是『白马河』畔“伙贩”这个行业便应运而生,“伙贩木帮”们把放排工从闽北漂流而下的木材,接手转卖到闽中各地乃至外省。我爷爷1910年便选择在材料充沛的“伙贩街”安家连做“涂亭”(大木工行当)工场。我们一家人从此就从长乐首占乡的农民变成了福州市民。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白马河上波光粼粼的水面   平话/图

20世纪60年代,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炎热的夏季,游泳既是体育锻炼又可以纳凉降温。尽管『白马河』每年夏季都有人溺亡,但青少年们依然趋之若鹜。尤其是暑假期间,父母亲上班,无人管束,我们五个兄弟便仿效邻居伙伴们在河水较浅的纸道头浸泡,学游泳。

一天,爸爸回家发现晾晒在竹竿上的小短裤,便问大哥,大哥矢口否认。内行的爸爸用指甲在大哥的手臂上画出一行白道来,谎言就不攻自破。于是父亲决定“杀一儆百”,大哥遭到父亲的竹条鞭笞之苦,游泳活动便消停了一段。但是酷暑难耐,加上邻居伙伴们的诱引,不久又死灰复燃。

“堵”不如“疏”,当小学教员的母亲,便想办法,把大哥送进暑期的少体校。大哥学成回来自然教四个小弟。先扑在满水的脸盆中学闭气。我将闹钟放旁边计时,五兄弟中我的肺活量第一,能憋气1分25秒,后来在50米的泳池能潜游48米。个把月后,我家五兄弟就天天扑腾在『白马河』中。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白马桥

蛙泳、潜泳、自由泳、仰泳、侧泳便成了我们的拿手绝活,此时父母亲便放任我们去游泳。小时的我初生牛犊,涨满水时,能从白马桥栏上纵身跃入水中。有一回,我从南岸木排上潜水而入,居然潜到北岸的木排下,睁开一看,黑洞洞的,内心知道潜过头了,赶紧回头,等见到了光亮,跃出水面,惊出一身冷汗,还不敢告诉兄弟们,怕走漏消息,让父母下“禁游令”。

一天退潮水浅时,偶然发现河床脚底下有刺痛的感觉,潜下一摸3个蚬子,于是连续不断地摸,不但摸到几十个蚬子,还有河螺。放在河边用衣服包着带回家,养在清水中吐沙。爷爷早年是个老农,他说明天你们带个小木桶去。爷爷带着我们五个兄弟一起上,正逢廿五“水塌库”,五人摸了半木桶蚬子、河螺。清水养了一天,炒红糟,一家人美餐了两顿。爸爸、妈妈见减轻了他们的伙食开支,脸上露出少有的笑容。

落潮时我们又发现在『白马河』边的纸道头旁有一“千七”评书场,评书先生的锣钹声令我们爬上驳岸,在户外阴凉处旁听。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陈春生评话选集》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图

那时有著名的评话先生,我记得有小神童(绰号)、陈春生、小春生、天天(绰号)、唐彰文、吴乐天,听他们讲《三国演义》《杨家将》《七侠五义》《岳飞传》《八美楼》《徐秋影案件》《狸猫换太子》等故事,听得入迷。评话先生们多半采用章回体小说,叫你听了上集,留下悬念,还想听下集。于是天天游泳、听评话成了暑期的主要内容。

还要关注前面的评话广告牌的内容,什么先生?什么内容?白马河西岸在“六家食杂店”后面评话书场也成了我们消遣的好地方,我福州地方话的功底便是在这里打下的。

游泳后自然肚中饥饿,1963年,国家经济有所好转,于是回家后,蒸笼中的剩饭便成了我们兄弟的充饥之食。久而久之,定量制的米票,不能满足我们的“虎狼之年”。

我的邻居小许,常邀我去福州玻璃厂(旧白马河的末端)职工澡堂洗澡。沿着『白马河』畔,经山仔里、浦东桥就可从后门入厂区。

意外发现,回收的废玻璃堆中有许多废铜、废铝、硬塑料,洗澡后悄悄地拣些藏入裤袋,从后门出厂到白马桥西边的废品店可卖大几角钱。有一回,拾了不少废铜,居然卖了5元多钱,两人平分各得2元多,于是白马桥上的饮食店,一碗6分钱的锅边,一块5分钱的炸芋粿,便成了我们游泳后的美食,大快朵颐。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复初庵”    平话/图

“文革”前,靠近『白马河』边,复池路口的“复初庵”1949年后改为第三工人俱乐部,放映电影,一张影票2角钱。放映战斗片、反特片时我们也会光顾。“文革”后河畔的教工礼堂放电影,我们更是常客。

每当『白马河』涨潮时,各类大小民船便运载着各类物资进入内河,浦城、建瓯的大米,笋干;古田的水蜜桃、奈李、白木耳、香菇;永泰的李干、闽清的糟菜、粉干、闽侯的橄榄;闽北的木排、毛竹,还有砖、瓦、黄土、白灰、水泥等建材趁着涨潮运进『白马河』的各个道头。

闽江上游的生意人来福州经营,歇脚住宿便有了各类会馆,在白马河畔就有了古田会馆(同德路口)、汀州会馆(解放后改为汀州小学)。闽清会馆(在彬德水闸旁),现会馆辟为私人会所,对外经营闽菜、闽清菜,品位较高,价格较高。南平会馆(解放后改为市小刀厂) 。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彬德桥

我们的游泳水平高了,横渡『白马河』、闽江简直是小菜一碟。我们开始算潮水选择纵向游。我们常到『白马河』起点彬德桥处起游,于是彬德桥便在我记忆中挥之不去。

彬德桥是闽江进入『白马河』的“第一桥”。它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大批木材商聚集于此,组成木帮商会“彬社”,他们为穷人义葬、救火、修桥,为表彰他们的德行,桥以“彬德”命名。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彬德桥上十八位将军庙

桥上供奉十八将军神龛,据传是明朝时镇守该桥“琉球国十八将军塑像”,明太祖朱元璋赐其中五位英烈“护国振威”牌匾一块。它表明福州在明朝时就与琉球岛有交往。

彬德桥于1992年列入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白马桥是『白马河』上最长的一座桥,从白马路进入,有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白马津渡”。它始建于清末,是连接上下杭与义洲地区的路。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白马三郎雕像   平话/图

相传是闽越王无诸的三子“郢”,把蟮溪的大恶鳝射杀,大恶鳝负痛甩尾反搏,一时巨浪滔天,白马三郎人马俱淹,人们为纪念他除妖有功,所以把此桥命名为“白马桥”。

明代时“南台十景”中,曾有一景叫“白马观潮”,农历八月十八最大潮汛时,观潮人不计其数,水流汹涌奔腾,形成潮涌奇观。清乾隆进士梁上国有诗赞:“雷鼓訇訇白马驰,观涛自有广陵漪。哪知榕海三春景,赛得钱江八月奇。”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白马桥   史志台江/图

“文革”前白马桥有近百米,1961年南岸木屋区火灾后修复用地,河岸被填。现全桥长74米,宽3米,有东西引桥各12米,为石构的平梁桥。听我爷爷说,桥上原有马口铁雨盖,既可遮阳又可挡雨,一次台风把它吹掉了。

原为三墩四孔,现为二墩三孔,用条石、块石叠砌。桥栏21对、望柱石22对,刻有石狮2对,瓜果、花卉8对,八角石12对,雕刻精美。遗憾的是2对石狮在“文革”时被砸坏。

1992年白马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爷爷还说日军沦陷福州时在白马桥头设岗哨,杀戮同胞,侮辱妇女,过往行人都要向其行礼 ,否则就弹鼻子,我爷爷曾受过屈辱。而后我爷爷改道从彬社的木桥绕过。听完爷爷的讲述,民族的仇恨的种子在我的童年种下。

1970年,福建省革委会决定开凿从闽江到西湖的新白马河段,作为刚从东方红中学(华侨中学)毕业的无业者,也参与挖掘的行列,挥锄头挑土,由于年小体弱,工程进度拖了整体工程的后腿,我和初中的同学苦干了十天,每天才拿到3角钱。现回想起,却觉的那是生活的开端的资本。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白马河   遇见福州/图

如今我虽然因拆迁搬走,但我还时常魂牵梦绕我孩童时生长的地方。如今我站在桥上已不见那成排成对的木排,也少有运送货的木船。眺望两岸的郁郁葱葱。步行道上走着悠闲的人们,『白马河』的河水,由清澈,一度变为浑浊,现又变得清澈。垂钓下网的身影又重新闪现。想到儿时纵身跳下的往事,还有点后怕。

故乡的过去是难忘的,白马桥见证了福州发展的历史,我不由地在内心里呼喊:“白马河我故乡的河”!

作者简介:

郑和,福建省作协会员、福州市作协会员、台江区作协会员。发表小说、散文、诗歌70余篇。与人合著福建名人故居概览《走进历史的光影》。

来源:区作协,区融媒体中心

部分图片为作者供图,其他图片详见图注

✦  +

+

公开征集

请大家积极报送日常新闻线索(图片、文字、视频等)至台江区融媒体中心邮箱,我们将择优刊登。

电子邮箱:

tjqrmtzx2021@163.com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求分享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求收藏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求点击

读台江 | 游泳、摸蚬子、听评书......这条河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求在看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OTU5NDMzMg==&mid=2247855408&idx=1&sn=46a6012d288cac3015bfa88fb2e425ca&scene=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