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台江新闻网 >> 融媒报道 >> 正文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2024-03-06 08:44:01   来源:一线台江    【字号

福州河口历史之封贡文化

琉球王国,是中国东南太平洋上的一个海岛国家,明洪武年间与中国建立常贡关系后,琉球成为东亚朝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中国册封使与琉球进贡使不断往来于中琉航路。福州是册封使赴琉球和琉球人赴华的必经之地,福州河口更是中国与琉球开展政治活动、贸易往来以及琉球人在华生活的核心区。中国册封出使、琉球使节接待、球商贸易、勤学生、琉球汉诗的创作、飘风难民安置等发生河口地区的历史故事为河口地区的历史文化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琉球王国首里城

册封舟与闽人“三十六姓”

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遣使者杨载前往琉球,诏令日本、朝鲜、琉球、安南国来华朝贡。当时琉球本岛正处于三分时代,中山、山南、山北三国鼎立,但是三山王国都积极响应明朝诏令,奉表称臣。同年十二月,中山国王察度派遣王弟泰期随杨载前往明朝进贡,献上方物这是琉球正式入贡中国之始。因中琉海道十分凶险,浪大如山,波迅如矢,风涛汹涌。当时,琉球造船及航海技术都十分落后。为了方便琉球贡使往来,自明太祖始,明朝皇帝慷慨赐海舟予琉球国。福建市舶司由泉州迁福州,河口地区的造船厂专责营造出使琉球的“册封舟”,大部分长都在15丈左右,宽3丈左右。明朝政府在拨赐海舟的同时,还提供航海通贡人才,而在船上的闽籍火长,水稍、通事(负责翻译、文书等工作),也跟随船一起到琉球,这些移居琉球的闽籍航海人员便是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因船只在河口地区建造,也在河口出发,所以大部分是河口人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的时间从明洪武年间开始,一直持续到万历年间,“三十六姓'也并非是一个确切的数字,表示一个颇大的数目。“三十六姓”为琉球社会发展以及中琉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琉球得到官方的极大优待及王府极大的信任,多被委以官职。他们及后裔对琉球国文化的持续繁荣及社会发展亦做出了重大贡献。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清代册封使徐葆光和周煌出使

琉球时所乘之册封舟

接待琉球使节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明清两朝,琉球241次朝贡。琉球来华使团由闽江入城至河口后,福州地方政府各机构便着手办理相关入境手续安排在河口柔远驿内,在饮食等方面,可谓关怀备至。为确保琉球来华使团能够顺利完成朝贡任务,福建政府专门选派官员陪同照顾一路护送至京城,协助处理琉球来华使团在朝贡路程当中的饮食起居及相关事宜。贡使由闽入京,沿途各省也有派官员负责其境内的迎接,护送及交接,但福建督抚则需委派文武官员全程往返陪同。从史料中可见,陪同琉球使团进京路途十分遥远艰辛(由福州三山驿至京水陆共计4912里,经72驿站),还要面临突如其来的环境危害、水土不服患病等意外情况。即便如此,伴送官员们无不尽职尽责对琉球贡使照顾有加,完成一次又一次护送任务。琉球贡使在福州生活期间,也有违法事件发生。如贸易活动中的官商勾结、私商暗中贸易等,对于此类事件的处理,反映出政府在接贡安排中维护天朝形象,注重官吏的清廉及保证执法的严明。

朝贡贸易

明清时期,福州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繁荣的商品经济,对物质匮乏的琉球具有很大吸引力。因此每逢琉球贡船向中国皇帝朝贡方物或琉球船到福建之时,必然会携带大量土产和银两到福州河口进行交易并购置他们所需要的物品。河口当时建有进贡厂,用于琉球贡品的检查、贮藏和加工。明清政府规定,琉球朝贡时允许使团人员携带一定限额的贸易货物,在官方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私人贸易活动,以补偿费用,属于合法的私人贸易。这就为中琉间私商贸易的发展提供条件每次琉球使团到福州后,人员分为进京、存留、撤回三个部分。进京的为正副使臣及都通事,驻留的为存留通事,他们住在柔远驿处理有关事务,为期一年。其余的全部是撤回人员,他们可以短暂停留,在福州从事经贸活动。琉球贡船、接贡船带来大量土产及银两,返程时又购买大批丝绸、缎匹、中药、瓷器等各种日用品,货品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从而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中琉贸易。为方便琉球人在福州的商业活动,明代于市舶提举司下设置牙行,清代又建立专门负责球商贸易的球商会馆,并于牙行的基础上设置专门针对琉球商人在福州贸易的中介商人行会十家排,即“卞、李、郑、林、杨、赵、马丁、宋、刘”十姓十家。中琉间册封及朝贡贸易是互动双赢的,在促进琉球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促进福州商品经济的繁荣提升福州手工业的水平,提供河口百姓就业机会。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高岐《福建市舶司志》载进贡厂(左下)

和柔远驿(右下)图

琉球勤学生与琉球汉诗

著名勤学生诗人 蔡温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自明成化年起福州就成为琉球与中国往来的唯一交通口岸福州河口成为琉球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必经之地。其中在福州停留后前往南、北国子监“入监肆业”的琉球留学生,称为“官生”;抵华后深入民间拜师求学的留学生,则称“勤学生”,河口柔远驿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赴华学习的勤学生大多自筹学费,由于这些勤学生基本上都是以赴华进贡或接贡使团的使节身份前往中国的,作为使团成员,他们拥有随船携带规定数量的货物,并在闽进行交易的特权,他们以售卖这些货物的方式获得相当数额的银两用以充抵学费。勤学生在闽学习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半到三年,少数勤学生驻留时间会超过五年,长达七年甚至八年。琉球勤学生在闽学有所成后即可回国运用所掌握知识和技术服务于琉球社会,对推动汉文化在琉球的传播、促进琉球经济繁荣与科技进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中琉关系的发展与深化做出卓越贡献。值得一提的是琉球汉诗,福州和琉球的官员、文人学者在河口吟诗作对、游山玩水,既丰富了日常文化生活,也留下不少感人的诗作。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相比,琉球王国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起始时间晚,持续时间短,但受到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琉球不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对中国高度依赖,在政治体制、社会观念和宗教方面也受儒家文化和中国民间信仰浸润。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推崇和朝贡的需要,琉球王国多次向中国派出留学生,并在国内推广汉学教育。汉字、汉语在琉球的文字和语言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汉诗作为一种汉语言的艺术也得到了琉球文人的推崇和喜爱。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本期话题

本期带大家了解了

河口历史的封贡文化

那大家还知道

哪些关于河口的历史故事呢

快来留言分享一下吧~

台融君会随机抽取3位幸运儿

送上【福州台江旅游地图拼图】一份

快来参与吧!

(参与时间截至3月8日18点)

来源:福州文史2023年第二期、福州市博物馆

✦  +

+

公开征集

请大家积极报送日常新闻线索(图片、文字、视频等)至台江区融媒体中心邮箱,我们将择优刊登。

电子邮箱:

tjqrmtzx2021@163.com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求分享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求收藏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求点击

你不知道的台江 | 没想到!最早的闽人“三十六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求在看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OTU5NDMzMg==&mid=2247884679&idx=1&sn=491ee9ce78f5825aa9d3a01c2d953f08&scene=0

友情链接